•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SEO优化 > SEO黑帽 > 正文

【摘掉“穷”帽子 走上致富路】黑木耳变身“金疙瘩”

发布时间:2018-05-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摘掉“穷”帽子 走上致富路】黑木耳变身“金疙瘩”

▲黑木耳林下种植科技攻关示范基地内的菌棒,已经长出了黑木耳

  天山网乌什讯(记者刘一鸣摄影报道)“你看,这就是我们菌棒上长出的黑木耳。”4月18日,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阿卜杜热西提·托乎提指着大棚中长成的黑木耳兴奋地说。

  在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眼中,眼前这一朵朵黑木耳就是他们能装进钱袋子的“金疙瘩”。

  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及衢州市援疆指挥部支持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从浙江省引进黑木耳林下种植技术,以产业脱贫为抓手,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因地制宜引进黑木耳种植项目

  从前,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番茄、核桃等农作物,但因村子地下水位高,土壤碱性大,农产品质量一直不高。

  “我们要把‘不利’变‘有利’,找到适合种植的作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临时党委书记,驻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科琼说。

  李科琼入村后第一时间深入调查,了解到托万克麦盖提村纬度低,气候凉爽,水资源丰富,林果业面积大,非常适合林下食用菌种植。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在广泛争取村民意见后,他决定从浙江省引进林下黑木耳种植项目,作为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此,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特地从浙江省农科院调来技术专家,为村民培育菌棒,并传授黑木耳种植技术。

  “木耳的基本生长,要在菌床上有一个寄生体,这就是我们说的菌棒。”浙江省农科院技术专家陈金生说,乌什县核桃等果树树枝较多,枝条价格低,直接把树枝粉碎就可以制成菌棒,生产成本降下来,村民收益就会增加。而当地气候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也会使当地黑木耳品质增高。

  陈金生介绍,一个菌棒可以生长3-4茬,45天便可以长成。每个菌棒可产出2公斤黑木耳,而在当地,每公斤湿木耳可以卖到20元,加工后的干木耳每公斤出售价可达90元。

  据了解,农民种植出的黑木耳将通过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售给各单位,也会通过网络销往各地。

  “选择种植黑木耳,很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是带动村民脱贫的好项目。”陈金生说。

  试验户两月增收8500元黑木耳成“香饽饽

  有了新产业,新项目,还得激发起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才会信任你。”李科琼说。

  为此,驻村工作队决定先选择6户有意愿种植黑木耳的村民进行试验。阿卜杜热西提就是其中一户。

  阿卜杜热西提是村中贫困户,家中5口人,经济来源全靠他一人打零工支撑,家中还有8岁全身瘫痪的女儿需要照顾。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争取了村内“生态护林员”岗位,让他一个月有了800元的稳定收入。平时在生活中,驻村工作队队员也十分照顾阿卜杜热西提一家。

  正是因为这份信任,当阿卜杜热西提得知工作队引入黑木耳种植项目后,主动找到工作队,自愿参加黑木耳种植试验。

  “驻村工作队帮助我太多了,他们引进的项目,都是经过认真考察的,不会错。”阿卜杜热西提说。

  2017年,作为黑木耳项目试验户,阿卜杜热西提分到4600棒菌棒和2亩种植试验田,经过技术专家指导,两个月时间,阿卜杜热西提增收8500元。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我种植黑木耳的纯收入达到1万2千多元。”阿卜杜热西提说。

  看到种植黑木耳能致富,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今年驻村工作队打造了13.5亩的黑木耳林下种植科技攻关示范基地,为全村60户贫困户推广种植黑木耳,工作队计划为村民发放近20万棒菌棒。

  成立菌棒加工厂吸纳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做扶贫不能一个项目单打独斗,还需要形成产业,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骨架。”李科琼说。

  在黑木耳种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7年11月底,工作队成立黑木耳菌棒厂,采购高压锅炉、粉碎机、搅拌机、接种箱等设备,建成日产3000棒的菌棒生产线。

  将菌棒粉碎、拌料、装袋、窝口、灭菌、冷却、接种,经过养菌车间45天养菌后,培育好的菌棒便可发放到农民手中。

  “不养懒汉”也是李科琼开展脱贫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

  “新一批想要种植黑木耳的村民,需要进行兑换。”李科琼介绍说,村民用5公斤树枝便可换一棒菌棒。

  在菌棒加工厂的车间内,满满的树枝已经堆成一座小山。村民阿孜古丽·肉苏力正在一旁为菌棒接种。

  把一个包好膜的菌棒扎出3个孔,在孔内塞进种子进行接种,再为菌棒封上一层膜,这就是阿孜古丽的工作。像这样的菌棒接种,阿孜古丽一天可以完成450个左右。

  “我现在一个月的稳定收入是1600元。”阿孜古丽介绍,以前她在外务工,一个月工资是1000多元,除去交通费等各项成本,每个月的工资所剩无几。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还管饭,没有什么花销,挣的钱都可以存下来。”阿孜古丽说。

  目前,托万克麦盖提村已有15名村民在工厂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扩大菌棒生产规模。解决村民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李科琼说。

【摘掉“穷”帽子 走上致富路】黑木耳变身“金疙瘩”

▲村民在菌棒加工厂工作。图为村民正在拌料

【摘掉“穷”帽子 走上致富路】黑木耳变身“金疙瘩”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摘掉“穷”帽子 走上致富路】黑木耳变身“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