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宁夏日报数字报刊

发布时间:2018-12-1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这台缝纫机是1989年我花180元买的,至今已经29年了,这些年我换了4次房子,不论家搬到哪都要带着它。”60岁的王秀兰一边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脚踏板,一边回忆道。

王秀兰1958年出生,1981年参加工作,2002年提前退休。如今,她仍对这个“老伙计”感情深厚,仍记得许多年前,怀揣存了许久的工资买回缝纫机时的喜悦与激动。这台缝纫机,见证了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变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变化。

攒了半年工资添置的“大物件”

“上世纪80年代可不像现在,物资很匮乏。那时候结婚的几大件是收音机、缝纫机、上海牌手表、自行车、大衣柜。要凑齐了这几样东西,婚礼就算是‘豪华’的。”王秀兰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时候经济条件一般,一件破烂的小屋就是他们的新房,大衣柜是屋里唯一的家具。

那时候,王秀兰每月工资45元,一部分还要无偿捐给队里,每月能供她支配的只有10元钱。看到同事家买了缝纫机,她羡慕极了,和丈夫节衣缩食存了半年钱,终于扛回了心心念念的缝纫机。

那些年妈妈缝制的新衣服

“我记得那是台蝴蝶牌缝纫机,小时候我妈可‘宝贝’它了,还专门用钩针钩了漂亮的罩子,足足罩了两层。”王秀兰的女儿李瑶笑着说,只要妈妈的缝纫机嚓嚓地响起来,她就开心得不得了。

李瑶说,妈妈不知道从哪拿回了两本杂志,买来了布,照着上面的样式做衣服。小时候,她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用这台缝纫机做的。妈妈还会买回一些碎布,根据色彩、形状搭配起来,用它们拼床单、拼褥单、拼枕套,又结实又好看。

“李瑶说的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了,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比现在,工资水平只够平常吃穿生活。一件成衣很贵,要十几块钱,但布却便宜很多。”王秀兰回忆,80年代布料颜色单一,品种多为棉纺布和卡其布。大家买布首先要看布厚不厚,颜色耐不耐脏。进入90年代,腈纶和的确良的布料最受欢迎,因为这种布料结实耐磨,不褪色、不变形。

丈夫的衬衣、她的裙子、女儿的裤子……在一次次的嚓嚓声中,一台缝纫机温暖了一家人。

闲置后被重新使用的缝纫机

王秀兰说,刚买来缝纫机的那几年,家里没有缝纫机的邻居时常来借用。有什么新样式,妇女们都会坐在一起讨论做法。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衣服布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孩子和丈夫开始嚷嚷她做的衣服样式不够时髦。加之经营日用百货、服装布料的个体户越来越多,成衣可选性也越来越丰富,家里的缝纫机慢慢就闲置了。

这几年,女儿有了孩子,王秀兰又开始“捣鼓”起了缝纫机。只不过,她不再做衣服,孙女小时候的尿布和一家人的鞋垫都是她闲来无事时用这台缝纫机做的。

在物质匮乏的岁月,这台缝纫机带给一家人温暖和希望,如今,这台缝纫机成了王秀兰老年生活的乐趣。王秀兰说:“谁能想到现在的日子这么好!能享上这样的福,心里是真的高兴。”

“这台缝纫机是1989年我花180元买的,至今已经29年了,这些年我换了4次房子,不论家搬到哪都要带着它。”60岁的王秀兰一边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脚踏板,一边回忆道。

王秀兰1958年出生,1981年参加工作,2002年提前退休。如今,她仍对这个“老伙计”感情深厚,仍记得许多年前,怀揣存了许久的工资买回缝纫机时的喜悦与激动。这台缝纫机,见证了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变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变化。

攒了半年工资添置的“大物件”

“上世纪80年代可不像现在,物资很匮乏。那时候结婚的几大件是收音机、缝纫机、上海牌手表、自行车、大衣柜。要凑齐了这几样东西,婚礼就算是‘豪华’的。”王秀兰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时候经济条件一般,一件破烂的小屋就是他们的新房,大衣柜是屋里唯一的家具。

那时候,王秀兰每月工资45元,一部分还要无偿捐给队里,每月能供她支配的只有10元钱。看到同事家买了缝纫机,她羡慕极了,和丈夫节衣缩食存了半年钱,终于扛回了心心念念的缝纫机。

那些年妈妈缝制的新衣服

“我记得那是台蝴蝶牌缝纫机,小时候我妈可‘宝贝’它了,还专门用钩针钩了漂亮的罩子,足足罩了两层。”王秀兰的女儿李瑶笑着说,只要妈妈的缝纫机嚓嚓地响起来,她就开心得不得了。

李瑶说,妈妈不知道从哪拿回了两本杂志,买来了布,照着上面的样式做衣服。小时候,她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用这台缝纫机做的。妈妈还会买回一些碎布,根据色彩、形状搭配起来,用它们拼床单、拼褥单、拼枕套,又结实又好看。

“李瑶说的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了,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比现在,工资水平只够平常吃穿生活。一件成衣很贵,要十几块钱,但布却便宜很多。”王秀兰回忆,80年代布料颜色单一,品种多为棉纺布和卡其布。大家买布首先要看布厚不厚,颜色耐不耐脏。进入90年代,腈纶和的确良的布料最受欢迎,因为这种布料结实耐磨,不褪色、不变形。

丈夫的衬衣、她的裙子、女儿的裤子……在一次次的嚓嚓声中,一台缝纫机温暖了一家人。

闲置后被重新使用的缝纫机

王秀兰说,刚买来缝纫机的那几年,家里没有缝纫机的邻居时常来借用。有什么新样式,妇女们都会坐在一起讨论做法。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衣服布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孩子和丈夫开始嚷嚷她做的衣服样式不够时髦。加之经营日用百货、服装布料的个体户越来越多,成衣可选性也越来越丰富,家里的缝纫机慢慢就闲置了。

这几年,女儿有了孩子,王秀兰又开始“捣鼓”起了缝纫机。只不过,她不再做衣服,孙女小时候的尿布和一家人的鞋垫都是她闲来无事时用这台缝纫机做的。

在物质匮乏的岁月,这台缝纫机带给一家人温暖和希望,如今,这台缝纫机成了王秀兰老年生活的乐趣。王秀兰说:“谁能想到现在的日子这么好!能享上这样的福,心里是真的高兴。”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宁夏日报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