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2004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小麦)

发布时间:2018-12-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一、2004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相对于2003年底的大幅上涨,2004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显得较为缓和,但仍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小麦价格曲线图显示,2004年小麦市场行情本经历了春节后的上涨、4月份之后的下跌、新粮上市后再度上涨、9月中下旬的再度下跌、11月中旬之后止跌,但很快再度趋弱的过程。

  春节后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首先,2月下旬开始的小麦产区的查库工作,直接影响产区出库积极性,使得短期内市场供应量下降;其次,国内稻米价格快速上涨,拉动面粉及小麦价格;第三,3月中旬各地集中展开竞价销售,高于当时市场价的成交价提振了小麦市场价格;第四,南方销区补库,赴产区采购小麦积极性较高。

  4月份之后价格下跌的原因:

  首先,冬小麦生长形势自3月下旬明显好转,加之4月下旬、5月上旬小麦主产区大范围降雨,小麦丰收在望;其次,国家实行免征进口小麦增值税政策,进口小麦成本较大幅度下降,促使进口量大幅增加;第三,产区陈粮销售较为集中,市场供应量增加;第四,前期小麦、面粉价格上涨,面粉加工量增加,经销商手中面粉存量过大,进入4月份,面粉加工企业纷纷限产、停产,导致小麦需求降低。

  新粮上市后价格上涨的原因:

  首先,在2003年,小麦没有卖到好价钱,农民对新麦价格预期较高,惜售心理较强;其次,2004年储备补库任务较重,对小麦需求形成有效拉动;第三,由于严查超载,导致汽运费大幅提高,使区域性流通受阻;第四,8月下旬开始,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渐入高潮。

  9月中下旬价格下跌的原因:

  首先,8月下旬开始,粉厂及储备补库需求明显放大,拉动小麦价格涨速加快,需要一个合理回调;其次,秋粮丰收,上市压力加大,秋粮价格下跌对小麦价格有一定抑制;第三,主产区天气状况良好,麦播顺利,面积增加。鉴于以上原因,市场观望气氛加重,采购热情下降,价格逐步走低。

  11月中旬后止跌回稳的原因:

  首先,面粉加工企业为迎接传统佳节,开始备货,采购小麦积极性增强;其次,各级储备轮入再度开始;第三,价格低于预期,农民惜售心理依旧较浓;第四,面粉价格出现小幅回升。但12月中旬后,小麦价格再度走弱,并未出现往年的需求高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小麦市场供求形势好转,冬小麦长势良好,大家对后市看淡,观望气氛较浓。

  二、2004年国内小麦供求形势分析

  1.2004年小麦生产形势喜人

  由于我国从上到下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各种支农、优农政策,加之较为理想的气候,尽管总播种面积减少,但2004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仍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我国2004年夏粮播种面积37709万亩,比上年减少2.3%;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与去年的9622万吨相比,增幅达5%。一般来说,冬小麦小麦产量占夏粮总产的比例在85-87%左右,按此推算,冬小麦总产约在8600-8800万吨左右。几个主产省小麦生产状况都较为理想:河南省2004年小麦面积7284万亩,比上年度净增77万亩;小麦总产2389万吨,比上年增加97万吨,增产4.3%,比1997年增加17万吨,增产0.7%。河北省2004年小麦面积3295万亩,总产1054万吨,比上年增加36万吨,增长3.5%,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山东省2004年小麦面积达4660万亩,是近五年来最高年份,其中优质小麦就达2800万亩,预计仅优质小麦产量就可达980万吨。

  在冬小麦恢复性增产的基础上,2004年我国春小麦产量也较为理想,预计春小麦产量为500-600万吨,全年小麦总产量将达9100-9300万吨左右,增幅在5-7%左右。

  2.2004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大大增加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达723万吨,同比增长16倍;累计出口小麦78.4万吨,同比减少65%。经过短暂的净出口阶段,2004年我国小麦进出口格局再度回到净进口局面。

  2004年我国小麦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国内小麦连年产不足需,动用库存,小麦供大于求的状况明显好转,国内小麦价格在2003年底已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扬。因此,利用增加小麦进口量来调剂国内市场。从历史上来看,遇到较大供求缺口时,我国都是采取大量进口的办法解决。90年代,我国小麦市场出现了两次供需缺口,一次是1990-1992年,年平均缺口500多万吨,而年均进口量则达1000多万吨;另一次是1994-199,进口量都是缺口的两倍,但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年产不足需1000万吨以上的情况下,继续采取加倍进口的策略是不现实的。但利用进口进行余缺调剂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其次,国家对进口小麦实行免收增值税政策,使得进口成本大大降低。由于2004年3月份国内小麦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国家为稳定价格,实施了由中粮代理进口的小麦免收增值税政策,由于进口小麦制造商是全额税,也就是说免税值是13%,这样一来,使小麦进口成本大大降低,也大大激发了进口商的操作积极性。据了解,2004年我国进口的小麦大部分仍进入了国家储备。

  第三,春节过后,国际市场小麦行情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使进口成本降低。近几年我小麦市场与国际小麦市场的关联程度逐步增强。国际市场小麦供求形势与价格直接影响到我国小麦的进出口状况。2003/04年度全球小麦减产,当年产不足需,库存消费比接近警戒线,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出现上涨,我国小麦出口增加。2004/0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达到创记录水平,为6.18亿吨,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应声回落,CBOT小麦期货价格在4月5日创下424美分/蒲式耳的年内最高价之后,一路走低,年底时已接近2003年上涨前的水平。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的下跌,给我国小麦进口也带来了良好机遇,这也是2004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大幅增加原因之一。

  3.2004年国内小麦消费小幅下降

  我国小麦主要用于口粮消费,由于国内人口呈刚性增长,因此我国小麦消费一直以来保持小幅递增态势。但近两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主食消费下降,制粉消费总量保持基本平稳。由于陈化小麦基本消化殆尽,加之国内小麦供大于求的状况明显好转,小麦价格已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导致小麦饲料消费也有所下降。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小麦的工业用途在增加。近年来,工业用小麦消费保持稳中略增趋势。初步估计,2004/05年度国内小麦总体消费小幅下降,约为1.05亿吨。

  相比近几年我国小麦的进口量,2004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出口则明显减少。预计2004/05年度净进口量约700万吨,2004/05年度我国小麦供需缺口约600万吨左右,较上年度的2000万吨大幅缩小。截至2004年,我国小麦已连续5年出现当年产需缺口的状况,5年累计缺口达6600-6700万吨。由于2004年我国小麦产量以及进口量都有较大幅度增加,使得当年动用库存弥补消费的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小麦库存总量。从目前掌握的数据分析,2004/05年度我国小麦库存/消费比仍居于25%左右的水平,这说明在我国政府的多种调控手段已产生了良好的作用,本年度我国小麦市场供需形势较为理想。

  说明:1.上年结余假定1998/1999年度为零;

  2.小麦作物年度为当年6月至下年5月;

  3.小麦工业消费主要涉及酿酒,酒精、麦芽糖,调味品等生产领域。

  三、2004年我国小麦市场新特征

  1.2004年国内新麦收购出现新特点

  2004年是我国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第一年,小麦收购市场出现了新特点:首先,收购战线拉长;其次,价格稳步走高;第三,地区差价扩大。

  形成以上新特点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农民惜售心理增强。由于2003年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出现在10月,农民没有充分受益,2004年新麦收获后,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其次,农发行贷款形式改变。2004年农发行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但由于2004年收购战线拉长,因此资金短缺对价格的不利影响并不十分突出;第三,经营企业操作谨慎。由于2004年小麦收购价格同比已经大幅上涨,加之今年小麦丰收,进口价格低位徘徊,大家对今年后市行情上涨空间预期不高,操作与以往相比较为谨慎,多采取随购随销,快进快出策略,小麦存量较小;第四,储备需求有所增加。一方面,由于去年10月份之后国内新麦市场行情大幅上涨,部分承储企业前期轮出而未补库,存在一定轮空的情况,新麦上市后储备补库需求较常年增加;另一方面,许多省计划增加地方储备数量,主销区小麦补库需求较强;第五,严查超载汽运受阻。由于新公路法的实施,各地严查超载的力度加大,导致汽车运输费用大大增加,跨区收购数量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主产区各地收购价差也明显拉大。例如,山东、河北与河南小麦收购价差明显拉大,本省内部产需有余地区和产不足需地区差价也明显拉大。

  2. 2004年我国储备轮换方式发生改变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储备轮换机制的逐步健全,我国小麦的储备轮换也逐渐形成其特有的规律,储备轮换对于国内小麦市场行情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在每年3-5月是储备小麦集中轮出的阶段,此阶段由于陈麦的大量出库,国内小麦市场行情通常呈现跌势。到新麦水分接近安全水分值时,储备小麦轮入渐成规模,这个阶段一般在每年的8-11月。此阶段质量符合国标的新麦储备需求明显增加,同时新麦后熟期逐渐过去,加工企业采购也逐渐展开,带动国内小麦市场行情走高。但由于2003年底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大幅上扬,导致尚未补库的储备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使得长期形成的这种规律在2004年已被改变。据了解,当前储备轮换一改以往上半年集中轮出,下半年集中轮入的惯例,变为随出随进。企业根据对后期行情的判断,选择先进后出或者先出后进,但数量基本相当。这样一来,储备轮换对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的影响也发生了转变,其中规律尚需一定时间来总结,但业内人士在分析市场时,必须对此变化加以关注。

  3.2004年国内小麦与其它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发生改变

  由于小麦、稻米、玉米同属谷物品种,长期以来,几个品种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比价关系,对于各品种的市场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自从2003年10月份粮食市场行情大幅快速上涨之后,三个品种之间的比价关系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再用以往的比价关系来研判后期趋势已不可取。造成比价关系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目前作为口粮的比例已大大减小;其次,陈化小麦已基本消耗殆尽,小麦作为饲料的比例大幅缩减;第三,国家对稻谷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其它品种市场化运作;第四,当年产需关系有所改变:玉米平衡略余、稻谷平衡略缺、小麦仍有缺口。由此可见,旧的比价关系已被打破,新的比价关系正逐步形成,但成为规律仍尚需时日。

  四、2005年度国内小麦市场行情预测

  (一)2005年我国小麦产量有望继续较大幅度增产

  2003年我国秋冬播小麦面积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在秋冬播前后,主产区普遍出现连阴雨天气,导致秋粮收获受阻,秋冬播推后,一些地区延误了播种;另一方面,由于小麦与棉花比价失调,种植棉花的利润远大于种植小麦,部分地区预留了大面积耕地给棉花,是小麦面积有所缩减。

  相比2003年秋冬播,2004年可谓大有改观。一方面,由于2004年棉花价格下跌、小麦价格上扬,使小麦和棉花比价基本恢复;另一方面,国家支农政策给农民带来较大实惠,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有所恢复。加之秋冬播期间天气状况理想,预计2004年秋冬播小麦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000-1500万亩。

  除了面积增加以外,我国冬小麦生长期的气候状况普遍较为理想。由于初冬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小麦出现旺长,自12月中旬来势华北黄淮地区大范围的雨雪降温天气,个别地区冬小麦遭受了冻害,但气温偏低利于抑制部分冬小麦旺长的势头和冻死越冬虫卵,防止病菌的滋生与蔓延。另外,由于大部麦田有3~12厘米积雪覆盖,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截至2004年底,全国一类苗占总播种面积的46.8%,比上年同期增加16.4个百分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面积增加,长势良好,2005年我国冬小麦有望出现单产、增产双增加的局面。但后期仍有一定不确定因素,例如由于受2004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05年的灾害性天气有可能增多,尤其是洪涝、高温等气象灾害天气。因次,后期还将密切关注气候对小麦生长影响。

  (二)2005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预计较2004年有所下降

  由于我国小麦连年减产,国内小麦市场供求关系正面临实质性转变。进口作为重要的调剂手段,2004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大幅增加,达到723万吨。但是,在各种利好政策的促进下,我国小麦产量在2004年取得较大增幅,2005年有望继续取得较大幅度的增产。2004/05年度我国小麦市场供求属于平衡略紧,如果2005年丰收成为事实,供求将继续在紧平衡状态下,这样一来,进口作为调剂工具,其数量必须减少,否则再度出现暂时性供过于求的可能性就必然加大。因此,估计在2005年我国免征进口小麦增值税的政策将难以再续。尽管2004年全球小麦产量大幅增加,市场行情低迷,但免征增值税政策取消后,进口麦成本必然增加,随着进口麦和国产优质麦价差的扩大,进口商的操作积极性自然将会降低。预计2005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与2004年相比将有所下降。

  (三)2005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走势预测

  影响2005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尽管2004年我国夏、秋两季粮食均出现恢复性增产,使我国粮食当年产需缺口缩小,秋粮上市价格呈现跌势,但当年产、需之间仍有缺口,且进口无法完全弥补,仍需要动用库存弥补。

  其次,2004年秋冬播气候良好,小麦播种顺利,且播种面积增加,但后期天气仍将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厄尔尼诺现象将卷土重来,值得密切关注。

  第三,由于惜售,农民手中小麦存量较往年增加,但此余粮仍有一部分将流入流通市场,预计在明年3、4月份出售积极性会有所增加,在此之前以出售秋粮为主。

  第四,2004年国家制定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小麦是否也制定仍有争议,今后是否制定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以及定多少,都将对小麦市场行情产生明显影响。

  第五,自2003年10月粮价大幅上涨之后,国内粮食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类粮食企业对市场参与多持谨慎态度,观望氛围较浓。

  综上所述,只要2005年小麦产量没有过大的波动,预计2005年接新前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将以稳为主。以河南为例,中等小麦当地火车板价在1600元/吨上下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上下浮动50元/吨左右,但总的来看,将以稳中趋弱为主。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2004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