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衡水晚报访作曲家尹铁良:谱写时代大美芳华

发布时间:2018-12-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跃动的音符   谱写时代大美芳华
——访作曲家尹铁良

衡水晚报记者  韩雪


衡水晚报访作曲家尹铁良:谱写时代大美芳华


  “我32岁才离开衡水。其他城市,我都是匆匆过客,但衡水是我永生不忘的地方。尽管这里曾经贫瘠、曾经荒凉,却与我血脉相连。”离开多年,家乡始终魂牵梦绕。生于斯长于斯,尹铁良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在衡水度过,“我所有的历程,都是在衡水奠定的基础。”

  年过花甲,尹铁良教授的课依然很多。他现在带2个博士生、9个硕士生,还要为本科生上集体课,配器、作曲、音乐分析等,大课小课加起来每周21节。他是首都师范大学作曲系教授兼音乐科技系主任、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除了日常行政和教学工作,还有很多学术和采风活动。就在这样紧张的节奏中,他坚持着自己的音乐创作,每年都有新作问世。2017年4月,《北京花语》获得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歌征集十大金曲奖,《鲜花芳草等你来》同时获得十大优秀歌曲奖;6月,为北京市文联、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聆听中国”交响音乐会创作《北方梆调》;7月,为大型跨界融合舞台剧《寻梦威海》创作序曲与童声合唱《威海卫》……“身为作曲家,我用音乐记录事件、描述生活、讴歌时代,这是工作,也是责任。”尹教授深情地说。

 

 

    故乡 演奏前的定音之响

   1956年,尹铁良出生在武强县北小范村。滏阳河水从邯郸过来,经桃城区,蜿蜒到了武强县,从他的小村旁流过。小时候,尹铁良常常看到滏阳河上的点点帆影,听远处传来船工一声声号子、悠扬的

船歌。那种田园诗一般的意境,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 1983年他曾写过一首童谣,登在了《衡水日报》上:“山里的孩子爱山崖,海边的孩子爱浪花,城里的孩子爱高楼,草原的孩子爱骏马。平原的孩子爱什么?捧起泥土一大把……”

  尹铁良的父亲曾经是天津一个银号的襄理,在武强县有“金算盘”之称,算账的时候眼睛根本不看算盘。父亲文化程度很高,写一手好书法,英语也很不错——那时候天津的银号和香港、英国有很多金融业务往来。公私合营后,职员一般留在天津工作。因为是家中独子,尹铁良的父亲为了照顾母亲回到老家。尹铁良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老家出生。他小时见过父亲皮箱里的领带、西服、皮鞋,还有几个英文的笔记本。

  回乡后,尹铁良的父亲在武强县财政局工作,后来到公社的社办工厂当会计。在天津时,他曾是天津小有名气的京剧梅派票友,几个孩子都受父亲的影响,村里演样板戏,尹铁良的大哥唱李玉和,二哥拉京胡,尹铁良演杨子荣,父亲指导唱腔——一家人就能撑起一台戏。

  武强是年画之乡,尹铁良从小学习美术,后来为了能吃“商品粮”学了音乐。可是绘画一直是他的爱好,多年以后,他在《衡水日报》上发表了好多漫画作品。

   1972年在武强中学读高三时,尹铁良考进了武强县文艺宣传队。乐队伴奏,画布景,创作表演快板书、相声,他几乎什么都干过。二胡、京胡、笛子、小提琴……这些乐器尹铁良基本上是无师自通,但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作曲。“我16岁时写了一首《田园抒怀》,觉得现在都写不出那么好听的歌。歌词也是自己写的。”这首歌有民族风格,又以艺术歌曲的形式呈现。这样中西兼容的特征,在尹铁良后来的艺术创作中一直延续。1975年衡水地区成立河北梆子剧团,在各县招人。原衡水京剧团的几个演奏家听说武强县宣传队有个会拉小提琴的,就过来考察。尹铁良当时正在画布景,满身油彩。“拿起琴即兴拉了段《新疆之春》,我就考进了梆子剧团。”

  到了梆子剧团,尹铁良通过向老艺人请教戏曲的音乐板式、旋法,学会了河北梆子唱腔设计,以自己的方式给古老的地方戏注入了现代元素。 “那时我们排了一个剧目《江姐》,在全国演了好长时间,特别感人。”其中《绣红旗》的唱段,尹铁良是把歌剧的唱腔巧妙融入河北梆子之中,衔接非常顺畅,让人听不出到底是歌剧还是梆子。
 

    在河北音乐的春天里放歌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尹铁良考上了当时还在宣化的河北师范学院,成为艺术系78级学生。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全方位的训练,让尹铁良的音乐素养变得全面,他掌握了比较严谨的作曲技术,为将来进行大型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钢琴,是尹铁良在大学遇到的一 个难题,他以前从没学过。“我那时已经22岁,肌肉骨骼不像小时那样灵活,手都硬了,掰不开。练琴是太艰苦了……但是我必须下死功夫、苦功夫!”

  尹铁良感觉大学就是一个圣殿, 在那里他接触了很多、阅读了很多, 眼界变得开阔。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西方的艺术思潮大量涌入,各种流派、思想纷至沓来,几乎让他眼花缭乱。他努力保持清醒,把精力放到本专业的学习和创作上。

  上大三时,尹铁良作词、作曲的三首混声合唱同时获得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首届大学生文艺汇演二 等奖。1982年毕业时,他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之后来到衡水师范学校,一边教学一边作曲。

  1984年1月,首届“河北音乐之春”拉开了帷幕。这次影响极为广泛的群众性音乐普及活动,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音乐工作史上的空前壮举。近半年的时间里,全省城市、农村、机关、学校、工厂、部队、街道、幼儿园,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参与其中,参加演出的人数在一千万人以上(当时河北省人口五千三百万),各地组织的大大小小的音乐会一千次以上,创作作品近万件。河北所有能写词谱曲的专业及业余音乐工作者几乎都投入了创作,写下了大量厂歌、校歌、店歌、连队歌,以及县歌、村歌、街歌,涌现了一批有才华有前途的音乐工作者——尹铁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将自己的音乐理论与创作实践发挥到极致,作品在众多“好声音”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年6月,尹铁良有6件作品获奖,被《河北日报》称为“获奖者之冠”:三首花腔女高音歌曲《小鸟衔来的春天》《在绿色的原野上》《愿我的歌声插上翅膀》、女高音独唱《最美是故乡》、混声合唱 《衡水师范学校校歌》和一部管弦乐作品《年轻人》,同时获得创作优秀奖(最高奖)。当时,尹铁良是衡水地区音乐晚会的组织者、领导者和主要的创作者。演出艺术歌曲时,他亲自上台担任钢琴伴奏。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尹铁良曾在琴房中经历的磨难与痛苦,化作了欣慰与荣耀。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衡水晚报访作曲家尹铁良:谱写时代大美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