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教师节,走访株洲市马安健等名师新秀

发布时间:2018-12-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本网讯  一名炎陵乡村教师,将“复式教育”推向全国,在他的影响下,家族成员有7人成为教师;当大学教师的父亲,退休后回到攸县老家“种文化”,热心乡间少儿教育,儿子秉承师德,无微不至关注每个学生,成为校园热心人……

教师,雕琢人的灵魂,构筑生命的大厦,被誉为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该市现有教师46000多人。在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人子承父业,秉承师德仁心,坚守三尺讲台。

9月4日,教师节来临前夕,记者走进二代人同持教鞭家庭,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两代人的教育情怀与教坛人生。

正如一位访者所言:“在父辈耳闻目染言传身教中,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于三尺讲台,是一场等待与相逢;之于家族,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菁菁校园,两代教育人用生命书写完美答卷。

马安健和他的教育“马家军”

马安健与教育结缘,经受过不少“碰撞”。1957年7月,马安健准备报考师范时,反右整风开始,他当教师的大哥被划为“右派”,并被清除出教师队伍。马安健受到株连,被取消报考师范的资格。

QQ截图20180906181825

(乡村教师马安健)

面对挫折,马安健没有放弃,他在村里义务办起了农民夜校。经两年努力,村里30多个文盲全部脱盲。

当时的棚村,三个生产队三面大江环绕,一面高山相隔。1959年,大队党支部决定派他去那里,解决40多个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到那个无任何办学条件的村子里创办一所复式小学。

在当地干群的支持下,他借民房堂屋做教室,把厨房放在摆放棺材屋的角落里,一间潮湿阴暗的房间作卧室,用旧门板涂上锅底灰和桐油作黑板。没有课桌,群众送来梳妆台、八仙桌;没钱买粉笔,他用小竹竿做模具,然后灌进高岭土泥浆,晒干掰开就成了粉笔。没钱买红墨水,他就用蔬菜藤苋子挤出红汁替代红墨水。就这样,他用蕴含睿智的土办法,创造了教学的简陋条件。

QQ截图20180906181845

(马安健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劳动)

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就带领学生开展力所能及又有资源且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勤工俭学活动,对学生实行免费上学。得知家长为撑木筏渡江接送子女上学而犯愁,他拜撑木筏高手为师,经过20多天工作日之余的苦练,终于掌握了过硬撑木筏横渡大江的本领,确保学生按时上学、回家。

从此,“孤岛”棚村回响起了琅琅读书声。三年的创业和教育教学实践,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也为他探究贫困山区基础教育路迈开了第一步。

后来,马安健回到了家乡澎溪,担任鲁坑小学民办教师。

为了确保乡村学校学生学得好,他开动脑筋创立了复式班课堂教学“动、静交替搭配法”“课堂四步教学法”“短动教学法”, 研制出30多种符合儿童获取知识的教具,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记得牢。其中,“汉字结构分析示教板”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在鲁坑大桥未建前,他坚持27年如一日接送学生上学、回家。他7次救出了9名落水临危的儿童。被他1987年从洪水中救出的尹灵剑,成才后念念不忘。2013年自己设计,自己掏钱,花了30余万元为学校建了面积两余亩的“感恩园”,铭记校情师恩 。

QQ截图20180906181906

(1968年,马安健老师在进行家访)

一辈子坚守乡村教育,马安健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株洲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得湖南省首届徐特立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马安健已经年近八旬,来到炎陵县鹿原镇澎溪村马安健的家,记者刚刚进门,就被客厅墙上高悬着一块“教育世家”的大匾吸引了。令马安健特别自豪的是,马家几个儿女择业、择偶时都以教师为先,儿子、女儿、儿媳、女婿都是教师或者在教育岗位,大家庭中有7人成了教育人。

马安健曾与二儿子马永清在鲁坑小学同事7年,上阵“父子兵”,期间留下不少“佳话”。

两个马老师,怎么区分呢?不说学生犯难,连同事也为之“纠结”。马安健说,年纪老的,学生就叫“老马老师”,同事叫“老马”;年纪小的,学生叫“小马老师”,同事叫“小马”。

让人捧腹的是,马安健与马永清两人在学校时,也彼此称对方“马老师”。儿子管爸爸叫“马老师”,爸爸也管儿子叫“马老师”。学生和同事见了,只有一个乐字。

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行,马安健一直是儿女们追赶的标杆。

在市八中校园,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周牧云老师一直被人称道,他首办株洲市机器人制作实验班,还带领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制作大赛中摘金夺银。周牧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马安健的小女婿。

“岳父一直是我仰望的目标,我一直都想成为他那样师德高尚的人,也一直在努力。”周牧云说,岳父常常挂在嘴边教育晚辈的话是对师德最好的注解:“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光教书不育人不是称职的老师。育人的关键在养成,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言传身教。养成教育抓到了位,最调皮的学生都会变好。”

马家儿女以父辈为榜样个个棒。目前,马安健也“离职不离岗”,还担任着鲁坑小学名誉校长,时常到学校看看,关注着学校发展。而马家的孙辈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两人考入清华大学,一直念到博士。

夏家两代人,践行师德仁心

汽车驶入攸县谭家垅村,83岁的退休大学教授夏昭炎居住于此。

退休前,夏昭炎是湖南科技大学的教授,教文艺学、美学、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以及中国文化概论。

69岁那年,他突然发现胃部出了问题。那年,万家团圆的正月初一,他住进医院,被确诊为癌症。得知癌症后是什么心理?他说:“始而惊,后淡定。”当初手术时,他还带着最后一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生,在病房里,还坚持给学生修改毕业论文。

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当时躺在病床上的他,格外思念家乡,和家人商量后,便返回了家乡攸县谭家垅村休养。

那些年,他在北京的孙子每个假期都要回来,而每次回来都要背满满一大包书,完成学校布置的读书笔记作业。夏昭炎想,如果家乡有一个大的书屋,有各种各样的书,孙子就可以免除路途背书之苦了。此后,他便与老伴每年花费1000多元订阅各种书刊,尽可能满足孙子的读书需求。为了减轻孙子独自读书的寂寞,便约同村三两孩童一起来家里读书,一起写读后感。

读着读着,他发现孩子们对书的渴望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即便孙子不在,孩子们也会主动跑来,找书看。

孩子们对书的渴望,再次点燃了教学多年的夏昭炎内心深藏的一团火。他育人的欲望,本就没有熄灭。他对之后的路,似乎突然有了定位。

2008年起,夏昭炎开办的 “少儿假期学校”“老年学校”“农家书屋”相继挂牌,除了让孩子和村里人爱上阅读,与书本为伴,他还为寒门学子设立奖学金,不定期举办各种才艺比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教师节,走访株洲市马安健等名师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