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直销苦雅芳久矣

发布时间:2021-07-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目前直销从业者的规模,至少五千万人,如果加上类直销和泛直销的从业者,这个规模估计过亿。直销企业虽然只有89家,但是放眼整个商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直销化。

  作者:洞察猫

  本文约3000字,建议阅读8分钟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1号直销牌照、曾经的“乖孩子”雅芳,近日被商务部除名。

  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系统上已经找不到雅芳身影,公示的获牌直销企业减少至89家(名单附文末)。

  无尽唏嘘,一地鸡毛。

  在一个行业群里,网友义愤填膺。

业内人士对雅芳的看法

  有必要回顾这段历史。

  雅芳小姐叩开中国直销

  中国直销的市场,是被雅芳小姐叩开的。

  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支红艳艳的雅芳唇膏,几乎让南方沿海地区的女士为之疯狂。

  雅芳进入中国以1990年11月17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的注册为起点,这个起点也被视为现代直销业正式登陆中国的标志性事件。雅芳进入中国市场立刻引起国内商界和学界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而且可能前途广阔的商业模式,雅芳为中国市场带来了这个新玩意,足足比另一巨头安利早了2年。

  可是,新玩意却在中国市场悄悄地变味。1997年到1998年初,传销如狂风席卷中国,直接导致了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颁布《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

  1998年的这纸禁令差点扼杀了中国整个直销业,不少直销公司纷纷从中国市场直接“收兵撤场”。3个月后,政府只批准了10家直销企业为转型企业、以“店铺+推销员”的经营方式继续经营,他们是安利、雅芳、玫琳凯、日晖、富迪、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娜丽丝。时至今日,上述还有5家企业活跃在中国直销市场上。

  安利、雅芳两军对垒

  由此,也正式拉开了安利雅芳两军对垒的大戏——为了规避政策,改用“店铺加雇用推销员”的方式转型经营。

  雅芳施行“单层次模式”,将宝押在了店铺零售之上,而安利变通“多层次模式”,更专注发展推销员。

  从此,在中国直销行业,有了两种模式,雅芳模式和安利模式,神奇的是,除开雅芳,后来几乎所有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安利模式。

  再接下来,是安利和雅芳的公关大戏。为了让自己的直销模式获得法律的最大限度认可,两者都使出浑身解数,频繁到中国进行政府公关。

  2001年,中国加入WTO谈判时,关于开放中国直销市场的问题却谈得异常艰难,中国政府顶住了压力,将开放的时间定在了3年内。

  安利被称为推动中国直销立法最强势的跨国公司,2005年1月,世界直销联盟年会在北京的召开是其政治公关的高潮。“安利利用国际影响力逼宫直销立法”的言论不胫而走。在异常高调的政治公关下,挟WTO承诺和国际谈判的王牌,在政策与市场之间灵活、变通地游走则是安利的主要策略。

  坊间消息,早在1999年,安利就将一份长达100页的《中国直销发展的过去与未来》建议书及《世界直销协会商德约法样本》、《直销管理规定样本》、《反金字塔销售规定样本》、《中国直销企业界协会守则样本》摆在了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案头。

  “乖孩子之路”

  雅芳在公关策略上走了一条和安利不同的路。

  2003年10月,雅芳全球CEO钟彬娴首次访京,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接见,“现在雅芳遵守中国的法律,将来一定不会让你们吃亏”这句话当时出现在了诸多媒体上。

  2004年4月,在世界直销协会联盟向中国政府正式递交一份集体建议书后,雅芳单独向商务部进言,提出“四层销售计划”建议;6月,雅芳CEO钟彬娴二次访华,再度受到吴仪副总理接见,同时获得雅芳(中国)公司在华依法经营的肯定。

  2005年1月,世界直销协会联盟执行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例行年会,世界直销业各大公司老总纷纷到会,与安利逼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雅芳CEO钟彬娴选择了缺席。这种合作态度也获得了政府的肯定。

  2005年4月,雅芳(中国)成为中国首家直销试点企业,在北京、天津和广东省进行直销试点。

  2005年9月,《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出台,全面禁止多层次直销,这意味着雅芳模式获得政府首肯,而安利和其他进行多层次直销的公司都必须以“雅芳模板”进行整改生存。

  2005年12月,两个条例正式实施。

  2006年3月,雅芳(中国)被正式授予国内首张直销经营许可证。

  “贿赂门”造“苦之根”

  尽管雅芳在中国直销市场拔得头筹,但是市场却选择了用脚投票:1998年时因为禁传,雅芳和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额双双降至约3亿元;同在这个起跑线上,2005年时雅芳在华销售额仅为17亿元,而安利的成绩增长至约155亿元,相当于雅芳的9倍。或许可以说,安利的转型是巧妙规避政策监管与自身运作结合的成功典范,那么,“直销乖孩子”的雅芳模式似乎并不奏效。

  再接下来,是雅芳模式的一路狂泻,和安利模式的高歌猛进。更多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国有企业也纷纷挺进直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安利模式,却披上了雅芳模式的外衣。

  是为直销之苦。

  但这还不是苦的根。直至2008年9月,邓湛(中国商务部原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被捕,雅芳贿赂门东窗事发。

  普遍认为,邓湛在初期立法和设置直销牌照规则的过程中,过多参考了雅芳的意见,以雅芳的诉求来制定直销行业规则,造成了一是内外资企业的不公平待遇(邓湛落马后有明显改善),二是多层次直销本是世界直销业的主流,在中国却吃了闭门羹。

  是为直销原罪,苦之根。

  苦并坚持奋斗着

  非常保守地估计,目前直销从业者的规模,至少五千万人,如果加上类直销和泛直销的从业者,这个规模估计过亿。

  直销企业虽然只有89家,但是放眼整个商业,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直销化。

  去年,销猫新零售发布了《2020直销人生存现状调查和行业前瞻》,我们惊喜地发现,在经历了权健事件的行业整体反思之后,直销经历了正本清源、集体规范的历程,从2020下半年起,整个行业正在进入复苏和重新上升的轨道。

  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直销依旧是适合普通人创业的最佳机会。

  我们将结论总结为了八个字——“喧嚣之后,回归直销”

  商务部公布的89家拿牌企业名单: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直销苦雅芳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