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成立火热背后 仍需冷静思考问题

发布时间:2019-06-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6月13日,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目前国有大行中已有三家银行“抢滩”,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先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且都采用全资控股的形式设立子公司。

  刚刚过去的2018年报季,“金融科技”进一步成为了银行年报“标配”,同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也逐渐成为潮流。据其他媒体统计,国有六大行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共131次,各家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如火如荼。

  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成立热潮之下,银行业仍需要冷静思考几个问题——

  (一)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仍不够灵活

  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现,有利于克服银行内部体制限制,以市场化的方式为公司提供更加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但商业银行转型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新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脱胎于原有商业银行,依然要受到现有条件制约。从集团层面来看,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仍隶属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业务决策流程较多,需要层层权限审批。金融科技市场瞬息万变,对业务决策效率要求较高。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在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方面还有进一步调整与改革。

  (二)同业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

  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应用布局上,多数以提供金融云服务为主。从金融云的市场竞争来看,目前形成了互联网机构、传统IT服务商、银行子公司主导的三方格局。传统IT服务商在行业深耕较早,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规模较大,发展迅速。相较之下,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属于市场新生力量,在市场影响和客户覆盖面上还暂时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并且从目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看,市场同质化程度较高,暂时缺乏“小而精”的创新服务手段,因此面临较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

  (三)技术性风险不容忽视

  金融科技促使金融业务与技术紧耦合,但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导致一系列风险。一是金融科技公司涉及海量金融数据管理,对数据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机构技术应用只为满足业务创新,而疏于数据保护和容错应急,容易导致数据泄露、非法窃取、非法篡改等风险。二是过度依赖和迷信新技术,在技术未成熟之前就揠苗助长、急于推广,可能适得其反带来安全隐患;三是技术选型错位,导致技术固有优势得不到发挥,既浪费大量资源,又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四是当前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无法及时跟进技术进步进行产品和产业升级,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四)缺少互联网思维和核心数据

  据媒体报道,银行原有的数据及客户激活,需要新的强属性数据一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新知识和新发现。银行过去也积累海量数据,但较多的是交易类同质数据,其他类型、维度数据积累较少。没有足够新数据积累的情况下,运用新的金融科技最多是将原来没有挖掘出的作用再提升一部分,但提升的空间会十分有限,不会有大的、质的飞跃。

  没有自己独有新流量及核心数据,直接用金融科技并不能有效“获新客”、“激活存量”。互联网流量增长红利消失,“流量变贵”日益明显,流量入口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流量入口集中于BATJ等头部企业,银行依靠其他互联网企业支撑获取新客户不现实。

  一家互金平台负责人公开表示,“与五年前相比,现在的互联网获客成本上升了3-10倍不等。而且,如今的移动用户黏性也不如以前,用户时间集中在几个大的头部应用,有效获客越来越难。”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成立火热背后 仍需冷静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