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国式理财正在上演:“博傻” 只要有人接盘就好

发布时间:2019-06-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第1页 :股市:中国式投资正在毁灭价值?

  投资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在投资领域短缺的情况下,中国人堆积过中药药材,买过成吨洋酒,炒作过农产品,也追捧过艺术品,更遑论房产、股票、基金这等热门投资品种。

  “中国式”是个流行词汇:比如中国式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式理财正在上演:“博傻” 只要有人接盘就好

离婚、中国式过马路,说明任何事物在中国都会派生出独特的格局。“中国式理财”同样也是这样一种现象,它植根于国情和思维方式,甚至与现代的理财比照存在很多误区。诸如,中国人理财具有很浓烈的国情特色:相信自己多过相信专业机构;看重收益,相对轻视风险;从众化心理深厚,喜欢一窝蜂投资;赌性浓厚…… “中国大妈”的炒金举动足以管中窥豹,当然还有那些“炒房团”、“敢死队”……

  这些不合常理之处,又是中国的“常理”。既然存在发生,就有客观存在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可能也都是制造者,“中国式”理财仍在延续……

  股市:中国式投资正在毁灭价值?

  文/王庆武

  股市无常,特别是中国股市。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式股市以下跌为核心,以暴涨暴跌为特色,以圈钱为己任。就像中国式车展以美女为亮点,意不在车一样,中国式股市也打上了浓厚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股市的确与全世界的股市都不同,既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不同,也与新兴国家成长型股市迥异。全世界的股市都在涨,唯独GDP增长率高于全世界水平的中国股市在跌,可谓熊冠全球,但许多中小市值股涨了好几倍,几乎是“涨疯了”,岂非咄咄怪事。

  虚妄的价值投资

  欧美数百年股市历史来看,价值投资历久弥坚。在中国,买蓝筹也屡被提及,关于价值投资的争论由来已久,有肯定者,也有否定者。

  价值投资的鼻祖是美国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其核心是专门寻找价格低估的证券。而现在多数研究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更多地是把格雷厄姆的学生、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奉为价值投资的正宗。相对格雷厄姆而言,巴菲特的投资实践确实更成功,并以此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对价值投资的看法随着行情的起伏,犹如坐过山车般变幻。当蓝筹股崛起的时候,人们纷纷把掌声送给价值投资,2003年初,随着蓝筹股,特别是所谓“五朵金花”(指五大板块:石化、钢铁、银行、汽车、电力)的崛起,使价值投资这只多年在中国股市默默无闻的“丑小鸭”,终于出落成光彩夺目的“白天鹅”,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推崇,这也标志着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的兴起。

  而当蓝筹股大幅下跌的时候,人们又纷纷质疑价值投资。特别是2008年的大熊市的时候,对价值投资的质疑声达到了高潮,人们认为,虽然巴菲特因价值投资而获得了巨大成功,但那是在美国市场上的成功,中国的投资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

  那么,中国的投资者到底该不该坚持价值投资呢?为什么价值投资在中国就水土不服了呢?

  价值投资强调要从企业出发。但在中国股市,投资者要正确合理地进行估值难上加难。股市的信誉近乎破产。中国股市里发生的造假几乎是“全方位”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各显神通:上市作假,买壳造假,重组作假,增发作假,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安全分析报告》称,有财务报表粉饰嫌疑的公司达到823家,占全部样本上市公司的48.73%。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及保荐人、会计事务所及审计师与上市公司大股东串通勾结,伪装上市,共同欺诈中小投资者,牟取暴利。所谓的“主力”即机构作假,与利益相关者勾结,设庄做局,隐蔽或串通控盘,操纵股市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此举成就了多少权贵者的“暴富梦”。这场中国式暴富神话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在这些故事中,公募、私募与大股东,一个都不能少。公募、私募赚得钵满盆满,部分限售股解禁的大股东也在高位套现而“胜利大逃亡”。

  此举却不知吞噬了多少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中国股市除富了少数人外,淘空了大多数人的腰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投资者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而当上市公司、保荐机构、会计审核等机构造假,伤害了股市里的优质企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真正的好企业难以涌现。

  如此,投资者如何识别股票的优劣?又能相信谁?中国股市开场20多年骂声不断,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

  “炒”字为先

  股市熙熙,皆为利来;股市攘攘,皆为利往。当理性投资理念的推行缺少了合理完备的市场制度这一根基,急功近利在所难免,热衷于在股市中投机而不是投资。

  这也就出现了在成熟市场是买股,而在中国,则是炒股。中国式股市的精髓和最具特色的是一个“炒”字。

  正如我们不能按正常人的标准判断一个病人一样,也不能按常规标准来判断中国股市的涨落。既然中国股市已病入膏肓了,如何能当健康人来判断?同理,如果仅以市盈率、汇率、利率、资金总量、GDP增长率等指标来判断中国股市,误判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没有计算政府干预和炒家对股市价格的扭曲作用。

  如果说十年前,炒家几乎能将所有的股炒一把,那么在全流通时代,动辄上百亿市值的大盘股是炒不动的或者炒起来得不偿失的。既然大盘行情难以启动,那么,除了飘忽不定的板块轮动式的短炒大盘股外,热炒中小盘股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自从去年12月4日股市行情启动以来,截至今年9月16日,以小盘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数从585点最高涨到1297点,共9个半月左右,涨幅高达121%。而美国的中小板科技股纳斯达克指数,从2009年2月金融危机触底的1580点左右开涨,到2013年9月18日的3783.64点东,共4年零7个月左右,涨幅达139%。上证综指从2009年2月的2000点开始,到9月18日的2191点,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时间一样,共4年零7个月左右,仅上涨191点,涨幅仅为9.5%。

  还在谈业绩和估值的,已经输在A股起跑线上了。这被称为A股最牛的话,还被冠之以“中国式炒股”现象。讲业绩就输了,讲估值也输了,讲什么呢?讲故事。

  很多创业板牛股能够疯起来,得益于讲故事,制造出各种题材来满足投机炒作,从而造就了“市梦率”。相比之下,尽管蓝筹股有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的估值优势,但“罕见的投资价值”迟迟难以兑现成股价大涨,有的甚至“煎熬”于屡创历史新低。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国式理财正在上演:“博傻” 只要有人接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