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发布时间:2019-07-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李宝林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大会师 李宝林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从初一到十五 李宝林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联杯酒醇 李宝林

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

  两次手术之后,李宝林仍坚持画画

  83岁的李宝林先生,在两次手术之后,现在仍坚持每天全身心投入画画。绘画已经融入血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说,绘画讲究的是“筋骨肉气”,五代山水画家荆浩也提出“生死刚正谓之骨”。“骨”非但指作品本身之技法,亦关乎创作者之人格。画品如人品,画家在作画之外,修身养性,刚正不移,居闹市而心安然,画作自能传递出山水之骨气。

  作为现代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之一,因为“不盲目追随时髦风潮”的艺术风骨,以及“用艺术创作弘扬民族精神”,8月26日,他在香港获颁“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

  日前,我们专程拜访了李宝林先生,听他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历和感受。

  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画院名誉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

  193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等大师。1963─1990年担任海军专职画家,作品参加历届全军美展并担任评委。1990年任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创作研究部负责人。

  60年笔墨,60年风雨,可以说,我的一辈子都在画画。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我的人生历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

  扎根南海舰队

  我1958年就读于中央美院,毕业时被邀请去北京画院工作。从中央美院到北京画院,这是大家眼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条道路,但我却放弃了,主动要求去南海舰队参军。当时,我受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影响很大,这个画派的艺术家提倡扎根自己民族的生活,表现自己民族的精神。所以,作为热血青年的我,就想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

  从北国到南疆,从学生到军人,艰苦而全新的生活从此开启。大海净化了我的灵魂,也造就了坚韧的性格。从军近30年,我在南海舰队工作了14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艺术创作要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在广袤的南海,感受着狂风巨浪的激情、蕉风椰雨的浪漫,我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海的儿女的形象,比如《从初一到十五》、《闽海石城》。鲜活的生活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这批作品在社会上受到了认可。

  历史画《大会师》表现了红军1935年会宁会师的历史事件。我军以少对多,在围追堵截下成功会师,最终实现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多么让人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我还创作了一些关于榕树的风景画,比如《南海古风》。榕树的种子落地就能生长,它那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这让它在贫瘠的土地上也成长得高大茂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正与中华民族顽强的精神相契合。

  无论是人物画、历史画还是风景画,我在创作中想要表现的,都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积极向上的面貌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精神。这种创作理念,贯穿了我一生的艺术创作之中。

  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初期,我被调到海政,负责海军的美术创作工作。那时,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这就要求艺术家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创作出更多让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因此,在1981年和1983年,我负责举办了两次万里海疆画展。画展确立的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画展一改以往创作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以富于生活气息、清新感人的抒情笔调,成功表现出祖国万里海疆的壮美,海疆官兵、海疆渔民对祖国对生活无比的爱。

  画展在美术馆展出,受到海军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观众觉得这个画展生动活泼、主题鲜明。一个大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以前,我认为海军大兵没什么思想,看了万里海疆画展之后,才知道他们是有文化、懂生活的,这让我对海军士兵有了新的认识,心生敬佩。一名海军复员战士写道:看到万里海疆这么壮美,海军生活这么丰富,我为自己曾是一名海军战士感到骄傲和自豪。

  现在看来,万里海疆画展之所以能成功举办,正是因为这个画展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所以才能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海军著名的文化品牌。

  我爱吾师

  在中央美院学习时,我主修人物画,也跟着专攻山水画的李可染老师学习。老师的绘画思想、治学理念对我影响很大,这让我对山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多次有过转向山水画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老师颇为惋惜。

  改革开放以后,我对艺术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希望寻求新的突破。1985年,我参加《五岳三山今古风情联展》,画了一批山水画。老师看了非常高兴,说:“没想到这么多年,你的山水画还没有丢。你的山水画得不错,特别是用笔用线,都很好。”这对我是巨大的鼓励和肯定。但要彻底放弃已经颇有成就的人物画,转型到山水画,我还是有些踌躇。是老师的猝然离世让我下定了转型的决心。

  记得在老师去世的前三天,我和老师有过一次很长的谈话。他十分关注中国山水画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有很多想法想要付诸实践。然而,三天后,老师溘然长逝,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非常悲痛。

  老师的后事是由我和几位同学操办的。在给老师换寿袜时,我发现老师少了三根脚趾,这让我非常震惊。后来我了解到,老师因为脚趾重叠不适合爬山,为了能继续深入生活采风写生,在70岁时,老师不顾医生劝阻,截掉了三个脚趾头。为了山水画,老师用这双残缺不全的脚,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老师70岁时还有如此毅力和壮志,这种对艺术执著奉献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对我触动也非常大。我自问,自己才50岁,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尝试的?老师一辈子都在为山水画的发展殚精竭虑,他还有很多未竟之志。作为他的学生,我必须要继承老师的遗志,把他未竟的事业继续坚持做下去。

  老师去世后,中国画研究院召集了相关学者,对他的艺术思想进行整理研究,准备编写成书,集中展现老师的艺术主张、艺术思想。这本书由我牵头,在老师逝世一周年前,如期完成。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丹青不知老将至,生死刚正谓之骨(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