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高铁十年,给上海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18-03-2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中国网11月28日讯(记者 唐佳蕾)2007年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站驶出,到如今已过去10年,呼啸的列车以“中国速度”向世界证明了我们。那么,高铁十年到底为上海带来了什么?中国网记者跟随中国铁路总公司宣传部主办的“发现最美铁路.感受诗意宁安”主题活动一起来为大家盘点。

铁路是什么?

这个问题,孙中山当年曾回答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

铁路能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无数的专家会有无数个案例,而百姓也有着自己的解读,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这些年高铁带来的改变。

高铁,究竟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多少变化?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但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一切变化,就发生在短短10年间。

2007年4月18日,中国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我国由此迈入了动车时代。10年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备受争议到大力推广,高铁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呼啸飞驰,改变着中国,震撼着世界。如今,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606组动车组列车,数量占全国动车组列车总数的近四分之一,高铁营业里程3357.4公里,旅客年发送量突破5亿人次,成为全国的高铁大局、客运大局。

在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高铁发挥着交通骨干的作用,促进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涌动,也成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进的最强“粘合剂”。高铁,为何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又究竟带来些什么?

高铁成网改变交通版图

“现在想想,有点后悔。”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经理张小姐说起过去,就有些不好意思。“前几年,公司想把我从无锡提拔到上海总部担任区域经理,我犹豫后拒绝了,因为当时无锡到上海坐火车要两个多小时,周末才能回家一次。没想到,现在上海到无锡坐高铁只要40分钟。如果换作现在,我绝对不会放弃升职的机会。”

从无锡到上海,原先走的就是一条沪宁线。这条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6座散落在长江南岸的城市串连在一起,成为中国第一区域经济板块长三角的重要一“边”。

沪宁铁路最早的修建历史,可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1897年,张之洞等人建议清政府修建吴淞至江宁(今南京)的铁路,可旋即被列强瓜分建设,一直到1908年方才建成,全长311公里,当时上海到南京的火车需要10个小时。

一条铁路,见证着中国的命运,也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沪宁铁路方才开始设备现代化的步伐。全新的技术、全新的列车,让上海与南京的距离,从10小时缩短到5小时、4小时……2007年4月18日,新中国第一列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率先跑在了沪宁线上,上海至南京全程时间终于缩短至2小时内。如今的沪宁间,先后开通了时速350公里的沪宁高铁和京沪高铁,将上海与南京拉近到了1小时左右。

速度是交通运输之魂,以速度取胜的高铁,也由此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版图,改变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目前,随着长三角高铁建设成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已经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0.5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沪宁、沪杭、宁杭、杭甬、杭长、合福等14条高铁构筑的快速客运网络,让过去的时间、版图彻底成为历史。

如今,由上海、上海南、上海虹桥三大客站,以及上海西、南翔北、安亭北、松江南等客站组成的上海铁路客运枢纽,在2010年开通高铁初期,由日常开行高铁列车166对,到现在已达331对,每年以9%的增幅递增,每日运营时间内平均1分多钟就会有一趟高铁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

便捷、快速的高铁拉近了时空距离。当人们从上海出发,1小时内可到无锡、常州、杭州;2小时内可到镇江、南京、金华、宁波;3小时内可到合肥、蚌埠、徐州、芜湖、温州、丽水;4小时可到黄山、安庆、南昌;5小时可到武汉、福州、北京;7小时可到广州、厦门、西安;9小时可到贵阳、太原;12小时可到重庆、成都、昆明、哈尔滨……上海列车开行一日可达的城市,已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全国大部分省区。

高铁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从小在闵行区华漕镇长大的上海姑娘刘琪,做梦也没想到,当初偏远的上海郊区小镇如今已变得如此“高大上”。为了建设虹桥商务区,她的老家已拆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耸的商务大楼、一排排整齐的商品房、一家家华丽的购物商场,仿若另一个“徐家汇”商圈。

2010年,随着上海虹桥枢纽高铁站投入使用,上海市政府开发建设了虹桥商务区。7年来,虹桥区域化发展效应已经显现。很多企业采用“将中国区或长三角区域总部设于虹桥商务区、将制造工厂挪至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模式,借助高铁搭建总部与工厂通道,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率。目前,虹桥商务区已入驻企业超过700家,其中包括30余家开发商总部和上市公司区域总部,累计注册资本37.25亿美元。

产业布局自有市场之手调配,经济要素总会向着效率最大化流动,虹桥商务区正是这一效应的最佳缩影。高铁时代加速了人流、物流的流动,与之相伴的是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及其产生的辐射力,生产要素动起来,经济也就火起来了。

随着高铁开通的延伸效应,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的引领能力不断突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海建立自贸区后,不断向高端服务业转型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将生产基地外迁,并将跨国中心、结算中心放在上海,推动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以及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与之相对,南通、嘉兴、无锡、常州等周边城市,纷纷以各自特点打出全新的产业承接牌,协同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寻找到自己全新的定位。如今,整个长三角地区,一个以“上海知识型服务业体系”,“杭州现代商务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宁波现代物流商贸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商贸产业体系”,“苏州、无锡、常州等区域特色新型制造业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人才的安居乐业。高铁的便捷性使人的跨城流动变得更容易,“双城”生活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市民生活的一道风景线。近年来,每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7万人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留沪比例在80%以上,上海高房价并没有让这些年轻人退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铁建设成网、出行便捷,让部分年轻人选择在上海就业,在长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内购房置业。

高铁助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高铁十年,给上海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