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发布时间:2022-03-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央广网今天刊发了题为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的文章 全文如下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编者按 城市化,正浓墨重彩地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而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能否实现城市的“推陈出新”,完成老城区更新的使命,既关乎现代化进程,更关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重大命题。
  今天,我们把眼光投向安徽省会合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提出,“合肥要争当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合肥已迈上万亿新征程,在长三角一体化、沪宁杭肥四市同一视域的大背景下,合肥如何实现量级的再突破,拉长城市区域短板是重要一环。这些年,合肥在创新和产业大道上以“黑马”姿势狂飙向前,摆在它面前的,正是长三角城市化新跃升的使命。对于一个有着7000万人口大省的省会,更快更急的步伐,势必提供可资评议的生动样本。
  当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龙抬头”和农时节令“惊蛰”结伴而来,我们期待,曾在历史长河中扮演“前浪”角色的老城区,能化尘土为新泥,在春风的催拂下,演绎一幕“后浪”追逐“前浪”的精彩新剧,传递生机复苏拔节成长的春讯。
  一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合肥市瑶海区长江180艺术街区“蝶变”主题雕塑(央广网发 解琛摄)
  2022北京冬奥会,60米高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网上刷屏,运动员腾空跃起的英姿,同百年钢厂废旧的冷却塔相映成趣。
  而在安徽合肥瑶海区,同样是钢铁厂工业遗址改造利用,也在淬炼着一腔现代城市文明的熊熊炉火。矗立在合肥母亲河南淝河北岸的原合肥钢铁厂,东部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篇章在这里浓墨重彩地展开,曾经的合肥工业文明基因,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活力之水。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合肥钢铁厂土壤污染治理现场航拍(央广网发 解琛摄)
  33岁的洪欣是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态系的副教授,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去年4月,合肥市推出创新举措,选调26名高校教授、副教授到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县基层挂职,洪欣来到了瑶海区。
  说起来巧,洪欣的爷爷当年从上海来到合肥,成为合肥钢铁厂最早的参建者,洪欣的父亲也是合肥钢铁厂的职工,而今,洪欣肩上扛起了合肥钢铁厂污染土壤的修复重担。
  瑶海汇聚了合肥最早的工业记忆。上世纪50年代起,这个曾经集中了汽车、机械、化工、棉纺、家电等12个基础工业行业的城区,成为了合肥的经济支柱和安徽产业的骄傲,江淮、绿宝、芳草、黄山等品牌驰名中外,创造出合肥七成的工业产值、一半以上的城市GDP。
  特别是合肥钢铁厂,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2018年12月,合肥钢铁厂被列为国家工业遗产,其核心区域面积4万平方米保留了钢铁生产的整个工艺和流程,以及4座100立方米、314立方米、349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高炉。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国家工业遗产——合肥钢铁厂高炉区(央广网发 解琛摄)
  高炉的残渣虽已凝固,往昔钢花四溅的荣耀只能在影像中留存,但它转身而为工业遗存时,高耸的铁塔、蜿蜒盘旋的管廊、贴着地面的铁轨,都展现出不同于摩天大楼的历史肌理与力量。保护遗产,就是保护每个人对城市的归属和认同,就是在社会发展的年轮上刻下新的印痕,夯实迈向新的梦想的基石。
  这是一座外来人口多于原住民的城市,可以用“海纳百川”来形容它的身份,但我们依然有必要归纳整理出它更多的本源特征,挖掘出它的资源禀赋,让新老市民产生贴近感、亲切感。
  2014年,瑶海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2020年12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合肥举行合作项目开工仪式。东部新中心,将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而土壤污染修复,是老城区重新出发必须迈过的一道大坎。
  合肥东部新中心污染地块占地总面积约6000亩。工业生产特别是钢铁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每一块土地都要先“诊断”后“会诊”再“用药”,东部新中心的建设者把这一切称为“开盲盒”。
  实际上,对中国来说,土壤修复治理也是一个全新的答卷,起步不到20年时间。
  “开盲盒”不等于“盲开盒”。请来的大院大所大学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安徽大学等国内、省内权威科研单位。瑶海打造出的“1+1+4”土壤修复新模式得到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两个“1”分别指环境管家单位和第三方巡查单位,“4”是指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境监理单位和修复效果评估单位,这一模式使我国的土壤修复治理一跃跻身世界水平。
  东部新中心正以自身的创新实践,紧锣密鼓地筹备年中在合肥举办的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分会,届时,全国土壤修复治理领域的名家大咖将齐聚合肥。
  据预估,今年合肥东部新中心将出库2400多亩修复土地,“新”土地,一定会描绘出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的新图画,让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大地母亲一定会回馈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光辉的前景。
  二
  洪欣的爷爷和父亲曾一直住在合肥钢铁厂工人生活区。计划经济时代“十里钢厂十万人”的盛景,走到今天,是城市高楼广厦背后大片大片的城中村、棚户区。统计表明,仅到1957年底,合肥市378家国营企业中,80%以上都在瑶海区,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瑶海区写就了让安徽人引以为骄的工业历史篇章,也让今天瑶海区旧城改造任务占到合肥市的60%。全区有112处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约389.83万平方米面积需要更新,体量及难度居全市之首。瑶海区提出,用5年时间实现全区老旧城中村及棚户区基本清零。
  旧城改造这一城市建设的“硬骨头”和拆迁这一“天下第一难事”,不仅没有成为虎年瑶海发展的“拦路虎”,反而成为瑶海“龙腾虎跃”的新起点。
  3月2日,瑶海区召开老合钢区域危险住房解危处置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这一合肥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武斌说,老合钢片区改造,涉及约4600多户居民、16万平方米的拆迁面积。
  唯难干才难得!
  由于人、房情况复杂,管理主体多次变化,老合钢片区改造困难重重。难道,要让为共和国建设出力流汗的老一辈产业工人一直蜗居在这里?老合钢片区大多数房屋被列为不适宜居住的D级危房。危旧改造项目立项之前,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到现场调研三次,瑶海区也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攻坚小组。
  为实现“拆得稳、拆得掉”,合肥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城区危险住房解危处置工作的决定》,为这一项目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或许创了国内城中村改造的先例。
  近两年,瑶海每年的动迁、建设、安置3项数据均超百万平方米,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居住告别了阴暗破旧迎来宽敞明亮。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瑶海区油坊新城二期回迁居民迎新居(央广网发 解琛摄)
  “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居,既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举措,更是体现城市价值观的途径。如同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价值观,一座城市的生机盎然也来自于它的价值观。当这座城市把“安顿”好自己的老城区、老市民、困难群众,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这座城市,也就树起了价值的标杆。
  瑶海在立志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的进程中,还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创新出一套“拆、建、安、管”一体化运行的新机制,把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城区改造难题,真正转化为受到广大居民衷心欢迎的生活新体验。拆迁、建设、安置、小区管理,四位一体,无缝衔接。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市民在改造后的瑶海区银屏街散步(央广网发 解琛摄)
  位于大通路与东一环的通联家园安置小区,是瑶海2021年“拆建安管”系统推出后,第一个实现当月交付当月安置的小区。小区于2021年7月15日完成规划验收,7月26日完成竣工验收,7月30日完成消防验收,7月31日启动安置选房工作,8月1日335户居民安置到位。随后建成的裕兴家园、广德家园等12个安置房、累计建筑面积150.24万平方米,相继实现了“当月竣工当月安置”,使得12128户回迁群众第一时间入住新房。瑶海区住建局安置办工作人员赵双笑着告诉记者,过去总是居民追着我们问这问那、催着我们办这办那,现在常常倒过来了,居民省心我们开心。
  机制从确立到运行通畅,除了推进城市更新的系统思维外,是把民心当真心的换位思考和真抓实干:记者看到,瑶海安置小区居民“上上下下”乘坐的是奥的斯等一线品牌电梯,小区的居民更是满带自豪的告诉记者,“我们这房子,用的钢筋比商品房要多!”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合肥的都市田园——瑶海区青年创意田园(央广网发 解琛摄)
  在东部,“看得见”的行动与“看不见”的行动一直在同时进行,它们的目标,就是要使老城区的改造真正成为一个“良心工程”。
  瑶海的城市河流汇入合肥母亲河——南淝河,再流向巢湖、汇入滚滚长江。过去因为老旧小区多、工厂多,地下管网“合流”汇入河湖是常态,如今,雨污“分流”成为现实,流淌出瑶海河流水质的变奏曲。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瑶海区花冲公园景色(央广网发 解琛摄)
  “区里面4条河流、5处水质考核断面,2018年达标0%,2019年达标40%,2020年80%,2021年100%,2021年12月月度考核全市第一名。”合肥生态环境瑶海分局工作人员姚健说,从倒数到前列,瑶海打了个翻身仗。
  2020年12月开工的瑶海南淝河初期雨水调蓄工程,将在今年投运,它下面是调蓄池,上面是市民公园。新建的钟油坊污水处理厂也是如此,今年投入运营,它将解决合肥东部新中心无处理厂、污水需要“跋山涉水”的问题。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瑶海区南淝河初期雨水治理下沉式绿地工程(央广网发 解琛摄)
  三
  今年春节,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建设项目的260多名工人没有回家过年,施工从开工以来一天未停,目前已经完成6个节点的任务。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项目已经完成6个节点的工程进度(央广网发 解琛摄)
  投资15.5亿、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的合肥一中瑶海校区位于合肥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启动区,整个工程设置9个节点,每个节点航拍一张照片,摆在合肥一中南大门入口处,引得来来往往的路人围观。
  “小区好不好,关键看学校。”教育正越来越成为衡量市民获得感的“试金石”。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的“呱呱坠地”,曾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原先的计划是建分校,现在则是和本校同等级校区的引入,相关的讨论曾几次摆上市常委会的议题。优质教育资源的拔地而起,正为瑶海老城区的天空划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去年6月26日,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开工,雨天突然放晴,宣布开工的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借景说情:我们人努力,老天都会来帮忙!“大干400天,喜迎新同学!”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的开工之日就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项目方负责人许万龙说,就进度来看,项目交付的时间还会提前,区委区政府显得比翘首以盼的学生还心急,按日抓工程进度,要给今年九月开学留出更多的准备时间。
  合肥东部新中心作为瑶海转型的主战场,合肥市委市政府要求它“形成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日日有更新、月月有成果”,去年的元旦、五一、十一,今年的元旦,虞爱华都利用假日到瑶海实地督导,推动工作“快马加鞭”,市里还成立专班,市领导牵头,和区里一起每月进行项目和工作调度。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正在建设中的合肥青少年活动中心(央广网发 解琛摄)
  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一路之隔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一项目将在今年投入使用。此外,今年在瑶海投建的还包括合肥市妇女儿童中心、合肥儿童医院新区、合肥博物馆等一批市级公共服务项目。
  作为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首批工作人员,佘严举见证了合肥东部新中心的点滴变化。从入驻满是泥泞的办公区,到下大力气对危旧码头进行清理,再到废旧厂房拆除、土地平整,然后是高炉区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成功、中小企业搬迁、城中村拆迁、地铁4号线和6号线项目动迁、路网建设动迁、上海路跨南淝河大桥建成通车、郎溪路跨南淝河高架桥建成通车、广德路跨南淝河大桥合龙、保障房建设和安置、合钢高炉区修复、土壤修复……他掰着手指一一道来:“真的是累并兴奋着。”
  奋斗,奋斗!老城区的精气神日新月异焕然一新。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正在建设中的东二环路重点节点工程——郎溪路高架(央广网发 解琛摄)
  海航兵出身的朱益龙转业到瑶海区,先后经历多个工作岗位,动迁成了他的新“战场”。他最满意的是自己率队7天就完成了红光街道在郎溪路快速路高架承担的动迁任务。如今每次路过正在紧张施工的郎溪路高架,他的心中,都会升腾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这条合肥的新东二环,是全市重要的城市快速路,全程无红灯,与多个主干路互联互通,今年就可以全线畅通了。
  30天完成郎溪路快速路全线拆迁任务,30天完成地铁1号线北延拆迁任务,15天完成地铁6号线拆迁任务,10天完成铁山路拆迁任务……这就是“瑶海速度”。
  加快“辞旧”的同时,是瑶海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样的城市交通路网“迎新”。4条高架快速路四通八达。记者开车亲测,从瑶海中心地带,20分钟向东可达肥东县城,向南15分钟可达省级政务区,向西15分钟可达市级政务区。合肥市6条地铁线,5条经过瑶海,让仅62.8平方公里、全市各区县面积最小的它,拥有全市最多、最密的地铁交通站点。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改造后的长江东路(央广网发 解琛摄)
  长江东路是安徽第一路长江路的东段,上世纪是合肥著名的工业大道。如今经过改造的长江东路,下面跑着地铁,上面横着高架,路两边那些分布在高楼之间彰显工业历史的多层工厂宿舍楼或者红砖矮楼同样修整一新,让历史与当下有机融合。
  地利决定方位,方位决定地位。当年,历史之所以选择东城,让瑶海成为新中国新兴工业开枝散叶之地,是因为这里是火车站、飞机场、码头汇集的交通枢纽,而如今,瑶海又有了“海阔天空”的新天地。
  四
  合肥跻身“万亿之都”和新一线城市,意味着展开在这座城市面前的舞台更广阔,未来开拓的空间更深远。迈向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需要注入的时尚元素还有很多很多,而在这方面,老城区难道就不能“老树开新花”?一座城市在跨进时尚之都的门槛时,首先应成为市民的生活之都,只有在生活的底座上,新老文化才能共存共荣繁茂滋生。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瑶海新貌(央广网发 解琛摄)
  瑶海是安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也是合肥商业的开埠之地。去年全年瑶海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万户,同比增长27.7%,累计17.2万户,占全市总数的七分之一。
  当年,合肥火车站站前路的服饰一条街人头攒动,而现在,瑶海正沿着打造安徽时尚街区、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的路径,实现瑶海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不仅是业态和内涵的丰富,更是从商业点面向产业链的整合进军。
  安徽人章亮过去一直在深圳从事服装设计开发,他的设计作品曾在国内时尚周荣获时尚大奖。他得知瑶海正在打造服装产业链平台——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后,毅然背起行囊踏上返乡之路。今年,他的新计划是带着自己创立的新品牌入驻,参与打造这里的第一批设计师工作室。“小镇规划建设合肥时尚中心,跟我企业的理念和方向完全耦合”。
  曾支撑起瑶海商业“江湖地位”的33个专业市场,其“改头换面”“涅槃重生”也值得期待。
  在合肥这座城市的万亿新征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名片正呼之欲出,打上鲜明的创新烙印。是的,人们眷恋他们脚下的故土,但又并不能仅仅依靠“复原”就保持文化生命力,还需要更新,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功能,从而不断生发当代人对家乡的热爱,同时让新旧元素相遇、并行、碰撞,锻造出新的火花。
  当老工业隐身,新兴产业正在这片土地上兴起。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位于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晶微电子(央广网发 解琛摄)
  位于东部新中心的中国网谷,是合肥产业集聚区“五谷”之一,包含有“一谷三基地”(中国网谷、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区、安徽尚荣医疗产业园、合肥物联网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其中入驻的企业和长三角一体化有着广泛而紧密的协同联系。合肥物联网产业园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合肥第一个合作园区,牵手上海张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溢出;安徽银通物联开启合肥研发、深圳代工的协同发展模式;健康盒子科技把瑶海产抗疫产品推向全球抗疫一线,两度现身奥运会赛场;云海量子在量子加密、密闭空间定位技术研发端发力,迅速打开海外市场。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由恒通机械厂变身而来的长江180艺术街区(央广网发 解琛摄)
  “瑶海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源远流长,在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前景辉煌。”瑶海区委书记、合肥东部新中心党工委书记陆勤山对此信心满怀: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上海等地112家企业内迁合肥,其中一半以上落户瑶海,那一次的“长三角产业转移”成就了瑶海,也奠定了合肥的城市工业基础。
  2021年9月,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瑶海新的定位,即“打造老工业区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早日成为高质量发展千亿城区”。
  2022年新春上班伊始,瑶海召开“产业转型突破年”“城市更新攻坚年”“环境质量提升年”三大行动动员会。
  不忘老城区,推“城”出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信息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张文琪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力争首季“开门红”,带动全年“满堂红”!虞爱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说合肥 | 合肥:让智慧城市更聪明更暖心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在合肥,春天的N种打开方式。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合肥:万亿之城推“城”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