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在朋友圈骂人被罚千元,你还记得朋友圈最初的样子吗?

发布时间:2019-08-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日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一起因当事人在朋友圈骂人最终赔偿对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案子。

据悉,柳某与皮某是微信好友。今年1月28日晚,皮某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对柳某的言论,同时配有柳某照片一张。1月30日,皮某又在其个人账号朋友圈中发表相关文字并配图。

法院最终宣判认为皮某纯属个人主观宣泄情感,无事实依据,最终判决令柳某赔偿皮某1000元。

你还记得朋友圈最初的样子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了解朋友的新窗口。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朋友圈分析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熟人的小圈子,纯粹的心情分享,你我相亲相爱一家人。在微信问世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的3月份,微信发布4.0版本,增加了“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用照片分享功能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它和Facebook得News Feed不同,只能看到帖子下共同好友的评论,朋友的朋友则看不到。这一思想结合了古老的中国哲学“圈子文化”,圈子小则同心聚力,圈子大则离心易散。

这一阶段的朋友圈仅限于分享照片、评论与回复等基础发布功能,用户更多地是在这个小天地里和亲近的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去了解朋友的生活新鲜事和阴晴圆缺,是真正的“客厅”式的交互空间,充满了熟人交际的温暖和坦诚。但是也仅限于个人信息的共享,似乎是基于微博社交的变形,因此在网络视角下不足以形成什么影响力。

当初我们只是把最有趣的生活分享出来,偶尔两句鸡汤,朋友圈的功利性好像并不强。

大量人群涌入,朋友圈开始从“小圈子”变为“大圈子”

火热的大圈子,公众号的繁荣兴旺,朋友圈的“大改造”。微信迅速占据了即时通讯领域的高山头,此时的用户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聊天功能,微商“乱入”,软硬兼施广告横行,朋友圈商业气息渐浓。随着微信朋友圈活跃用户数逐年增加,部分用户看到了朋友圈的价值,开始做起了熟人的生意。微商,起源于2013年的朋友圈代购,发展于2014年的层级代理模式,真正正规的时间是2015年的微商平台化趋势。

从这一刻开始微信朋友圈已经开始变得不再像最初那样,只是生活的分享地,而是每个人欲望的延展地,情绪的发泄地等。

当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成本越来越低时,好像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质量也越来越低。交友之前先看看你的朋友圈符合我的要求,一言不合便删除微信,而删除微信也即代表我和你的关系中断。这些都成为了当代社交的“潜规则”

数据显示,有近六成的用户新增好友大部分来自工作环境,有超过80%的用户在微信上有过工作行为,如今的微信群似乎成为承载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一定程度上,微信朋友圈已经从熟人社交转变为包括职业社交在内的泛关系社交。

朋友圈的蝴蝶效应

看似封闭的朋友圈社交,但是有时候却可以激起千层浪的舆论蝴蝶效应。

今年3月30日,360创始人周鸿祎发的一条朋友圈截图被挂到网上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一直以来,周鸿祎给人的印象都是红衣大炮,口无遮拦,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真性情,以至于有段时间听不到他讲话,圈子里都开始“人民想念周鸿祎”了。

甚至差点这个朋友圈把他的股价搞下来了,4月1日,就在网络上众说纷纭的时候,周鸿祎通过微博公布了真正的原因:因为平衡不好工作和家庭。

事件最终以周鸿祎发微博澄清而结束。

不只是名人,普通人当大肆在朋友圈“胡作非为”时,你不仅丢人,可能甚至丢掉了自己的信誉。

其实当人们越来越重视朋友圈制造的人设时,我们也越来越开始被朋友圈“束缚”。

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人所放大,甚至大肆过度解读。

慢慢甚至有人开始逃离朋友圈,微信也就此开始推出了“三天可见功能”,这一功能的推出虽然让很多人的“朋友圈焦虑”得到了救治,可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人们也不敢在朋友圈展现真实的自己,当越来越多人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时,人们对其朋友圈的判断也越发不客观。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一度有人甚至说,朋友圈这个功能该关闭了。

起初朋友圈是一个“家”,我们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

后来朋友圈成为了“集市”,足不出户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你需要的东西。

再后来朋友圈变成了一个“棋盘”,不只是个人,甚至企业开始大肆打起来这个“小功能”的主意,这里甚至成为了有些企业的“命根子”。

那么你还记得最初你玩朋友圈的样子吗?欢迎留言分享,我们一同回忆!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在朋友圈骂人被罚千元,你还记得朋友圈最初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