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深圳房价直追香港内地房企赴港“捡便宜”

发布时间:2020-01-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深圳房价直追香港 内地房企赴港“捡便宜”

  [摘要]熙熙攘攘的“油尖旺”(香港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的合称)街头,地产中介花花绿绿的广告挤在橱窗前。“劈价”“海啸式跳价”“劲减”等词汇以标题抬头的形式博得眼球。

深圳房价直追香港 内地房企赴港“捡便宜”

  熙熙攘攘的“油尖旺”(香港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的合称)街头,地产中介花花绿绿的广告挤在橱窗前。“劈价”“海啸式跳价”“劲减”等词汇以标题抬头的形式博得眼球。那些用签字笔写在纸上的价格大多被打叉,重新标记15%,甚至多达30%的降价幅度——不管是噱头还是“确有其房”,此情此景都让素以寸土寸金形象示人的香港楼市“画风大变”。

  仅隔一衣带水的深圳过去曾被贴上“香港郊区”的标签,而从2015年下半年就启动的涨价“巨轮”,在“遍地10万盘”“6平米鸽子房”的现象中碾压着似乎“骁勇不再”的香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其实从交易均值来看,深圳普通公寓楼尚未追平香港的均价,但多数类似地段梯度的房价差距仅在每平米万元之内,而深圳目前已经涌现大量卖出“香港价”的楼盘也是不争的事实。

  曾是亚洲高房价标杆之一的香港会不会真被深圳取而代之?就在围观者费力解读之时,内地一些被“限购”政策挤出的资金悄然南下,俨然将这块一直可望而不可即的“金土地”视作了价值洼地。

  在3月22日举行的长江和记实业业绩会上,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向记者表示,香港是开放的城市,“欢迎内地人来港买楼”,香港的土地供不应求,房屋供不应求,除本地人买楼自住外,还有内地人在香港买楼投资,这令香港房价持续有支持。

  调查:深圳大量楼盘价格力压香港

  “香港虽然地方小,但是楼盘的价格梯度还是很大的,便宜的地区,比如新界的屯门、元朗,现在还是可以找到3万港元/平方米左右的房源,这个价格和内地一线城市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而港岛的半山区、浅水湾这些地区又盛产豪宅,单价甚至可以卖到100万港元以上,也没有普遍性。”2014年被内地某金融集团派驻香港出任投行部高级经理的王演(化名)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

  在王演看来,以两地非豪宅的公寓价格作为比较的样本相对科学。“同样是拿新盘来比,位于九龙的官塘、尖沙咀,港岛的太古城和北角这些地方的一二线楼盘,一般报价都在2万港元一平尺左右,换算成平方米计价,单价就是20万港元左右,算上汇率差,大概是16万元人民币,看起来还是明显比深圳高出一截。但是香港特区政府2013年以后就规定一手房都要以实用面积报价,内地则是按照建筑面积报价,去掉这个因素,算下来估计是十一二万元的单价,这在现在深圳好地段的新盘中并不罕见。”

  记者从机构提供的近期香港房屋交易记录数据中看到,单价中位数是1万港元/平尺,约为11万港元/平方米,也就是不足9万元人民币的单价。一位香港资深地产中介还向记者补充介绍,如果是在地段稍偏的新界板块,新盘的单价一般在7万元人民币左右。

  “二手房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的终端可以看到深受中产欢迎的一些楼盘,比如港岛的康怡花园、海怡半岛、蓝湾半岛、置富花园等,九龙的半岛豪庭、德福花园等,每平方米人民币单价都在8万到10万元,和现在的深圳比起来已经不算离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上述地产中介展示的数据中还看到,就以2月最后一周的成交记录来看,旺角、荃湾这样的二线板块的成交价还不足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将军澳、天水围等偏僻地段的二手房价格约为4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反观深圳房价,首先是超级豪宅的样本层出不穷,比如2015年就有位于前海蛇口自贸区的顶层单位价格达到20万元/平方米。尽管在香港走顶级富翁社区路线的半山区的价格还要更高,但深圳房价作为后起之秀报出20万元/平方米已属“天价”。

  另一方面,深圳福田、南山两个中心区新楼盘每平方米价格争相破10万,龙华、宝安的均价也“破6奔7”,深圳市规划国土委2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房价已经连续15周维持在5.5万元/平方米左右的水平。以这个来自官方口径的均价考量,深圳“叫板”香港的阵势也已经相当明确。

  观察:涨跌互现,10年前已有房价“预言”

  曾经完全无法与香港房价比肩的深圳,在经历去年一轮暴涨后已经荣升全国房价最贵城市,这或许为不久后深圳房价反超香港房价提供了可能。《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自二战以后,占GDP 20%以上、一直作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业已经历了6次周期性的盛衰循环,当下正处于由盛而衰的节点。

  曾经被亚洲金融危机暴捶的香港楼市是在2004年开始复苏的,而2016年以前,香港办公和商业楼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997年的峰值,住宅价格也与当时持平。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调控措施下,去年前7个月的楼价累计跌幅达到了近11%。随后内地买手纷纷“慷慨解囊”,特区政府采取了调高印花税等方式阻击回暖的楼市。就连香港地产四大家族之一的顶级富豪李兆基也公开表示,未来一年香港整体楼价可能再跌10%,话音未落,他就身体力行地加入了抛售大军,卖掉了总市值近680亿港元的30项物业,价格也都调低了4%~10%不等。

  一项来自金融系统的数据也支撑了这种趋势。记者获悉,受房价下跌影响,一些香港住宅的价值已经跌至低于其按揭贷款金额,这些房产被称为“负资产住宅”。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香港负资产住宅按揭宗数从2015年四季度的95宗增加至1432宗,环比暴增将近15倍,创下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17个季度的新高。

  这和深圳房价的趋势似乎恰恰相反。即使深圳因为涨势过热而出台调控政策,在2月20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榜单上,它依然以同比增幅56%成为2016年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深圳房价有所松动,环比微跌0.03%,但这更多地被市场视作调控效应,较少有评论认为这是中长期价格真正的拐点。

  “1997年以前,香港房价比深圳贵得多,哪怕我们后来跌了60%,也还是比深圳贵,但现在来看,深圳早晚会超过香港。北京和上海主要是资金所向,因为医疗和教育资源的集中,而深圳的产业定位很清晰,做得比较成功,高科技行业吸引的年轻人不仅有钱,也刚好有置业需求,所以对房价有支撑。”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向记者分析称。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深圳房价直追香港内地房企赴港“捡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