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消协发布“十一”消费维权分析 :这4大领域“槽点”最多

发布时间:2021-01-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新京报快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作为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长假,今年十一“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超长黄金周”点燃了消费者的出行、旅游和购物热情。

  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达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中国银联数据显示,长假前七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到2.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

  然而,旅游热、消费旺、市场暖的“热点”和“亮点”背后,部分行业领域的“槽点”与“痛点”却成为消费者假期体验的减分项。

  为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者长假期间的真切反馈,聚焦小长假消费热点,有效解决消费纠纷,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9月30日—10月1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消费维权舆情基本情况

  在9月30日至10月10日共计11天监测期内,系统共收集“中秋国庆”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9565046条,日均信息量87万余条。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呈首尾较高、中间较低态势。从10月1日起,相关信息呈曲线波动走势,但每日相关舆情数量总体较为均衡。10月9日最多,为1116155条。

  在信息传播渠道上,“中秋国庆”期间“消费维权”类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有微博、客户端、微信、网站、论坛、新闻等。其中,微博信息量最高,占比51.82%;其次是客户端,信息量占比23.24%;第三是微信,信息量占比11.62%。

  消费维权吐槽信息集中领域及典型案例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 “消费维权”信息1791457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8.73%。(见图3)

  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监测发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娱乐活动、餐饮住宿等方面。

  (一)交通:槽点不在“人从众” “人在囧途”最堵心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交通”类负面信息416286条,除9月30日负面信息量相对较多外,其他时间每日数量相对平稳,日均37844条左右。

  综合数据显示,“交通”类负面信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假期出发日高速拥堵情况严重一度引发热议。

  二是媒体对热点区域停车费等各种相关典型案例的报道引发网民围观,短期内成为舆情“爆点”。

  三是与堵车相关各种“尬”态、“囧”类遭遇的话题热度较高。

  典型案例:“高德地图”导航青城山景区定位错误致道路拥堵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官方微博:近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频繁接到游客反映,使用“高德地图”导航至青城山景区定位错误,将前往青城山前山游客导航至已封闭多年区域,造成严重交通拥堵,给游客和景区管理造成极大困扰。“高德地图”对青城山景区的错误导航问题已存在多年,景区多次与“高德地图”方联系,要求对青城山前山景区导航路线进行修改优化,但均未果。今年国庆黄金周对景区周边交通状况造成严重拥堵。景区建议自驾游客游览青城山前山景区时使用其他导航平台。

  (二)旅游:说走就走热度高 景区事故太揪心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旅游”类负面信息371828条。每日负面信息量有波动,日均在33802条左右,其中10月6日相对较高。

  从本次监测的舆情反馈来看,旅游方面的“槽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游客不文明现象被普遍“声讨”。

  二是部分景区服务水平低、态度差拉低游客游玩体验满意度。

  三是个别景区安全保障不到位导致重大事故。

  典型案例:上海外滩草坪被游客踩秃

  @漩涡视频:10月5日,上海外滩依旧人潮拥挤,人群中一位戴着值班臂章的大叔在反复提醒游客不要踩草坪,奈何收效甚微,大叔面前的草坪已经被游客踩秃。大叔表示,他们一直在提醒游客,但人太多管不住。

  (三)娱乐活动:八天长假“嗨”不停 屡遭侵权遗憾多

  监测期内,共收集“娱乐活动”类负面信息289991条。每日舆情信息量变化较平稳,负面信息在10月7日出现峰值。

  “娱乐活动”类负面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受疫情影响,看剧成为不少消费者享受假期的主要休闲方式,而线上线下遭遇的各种“不爽”却给持续升温的文娱类消费泼了一瓢冷水。

  二是线下聚集类娱乐活动中各种突发情况引发的“痒”点、痛点多。峰值出现与成都萤火虫漫展汉服秀临时取消等网络舆情关联度较大。

  典型案例:成都萤火虫漫展汉服秀临时取消

  @封面新闻:10月3日,成都萤火虫漫展汉服秀临时取消,现场商家、模特与主办方发生言语冲突。随后,主办方@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 发布致歉声明。负责活动内容的受邀方@华裳九州 发声明称,目前已开始先行处理所涉场次观众全款退票,并已与商家开始沟通部分赔偿。

  (四)餐饮住宿:价格虚高玩套路 提质升级是正道

  监测期内,共收集“住宿餐饮”类负面信息208928条。9月30日舆情多与警示教育有关。负面信息从10月3日开始呈现曲线上扬趋势,并在10月7日—10日出现阶段性高峰。

  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餐饮住宿”类负面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住宿类投诉诱因主要集中于预定和入住两个环节。

  二是餐饮住宿舆情中与网络营销有关的负面信息数量较大、关注度较高。此外,农家乐安全事故舆情在局部地区一度走高。

  典型案例:贵州西江老故事客栈天价客房

  @中国新闻网:微博网友@虎爷甲 10月4日爆料称,贵州西江苗寨平日一两百元的房价,双节飚升至近万元。据@贵州日报官微 10月4日通报:经查实,西江老故事客栈实际价为368元至898元。该酒店网络平台价格虚高,系酒店前台经理擅自将房间价格虚假抬高以获取网络关注。该酒店已承认错误,并发布声明向公众致歉。

  十一假日期间消费维权舆情的五个不足

  中秋节与国庆日“喜相逢”、大花篮与圆月亮“乐同框”的“非常假期”中,18.73%的负面舆情占比尽管数量不大,但“槽点”在相关消费领域的负向场效应却不容忽视。

  从数据与案例的比对分析可以发现,相关主体因为在以下五个方面的明显不足,导致其在与消费者的节日互动中“慢半拍”甚至频频丢分,进而引发舆论围观吐槽:

  一是部分市场主体对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的主动责任担当和自我角色定位认识严重不足,合力驱动经济增长“主引擎”、激发市场向暖“源动力”的行动明显滞后。

  二是部分景区和经营场所对叠加了中秋、国庆等多重消费潜能的短期集中释放效应所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行动不够。

  三是部分商家和网络运营平台合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动配合意识、积极查漏补缺举措明显不足。

  四是不同主体特别是网络运营平台对新技术使用的合规性认识不足,对线上线下“结合部”领域的服务延伸、责任承担意识不足。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消协发布“十一”消费维权分析 :这4大领域“槽点”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