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2003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8-08-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一、 2003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分析

  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粮食市场行情经历了长达4年的下跌,到2000年6月份,才略有企稳.当时我们曾预测我国粮价有望走出低谷,在未来两三年内价格将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粮价始终保持稳中趋升态势,2003年7月份,受小麦再度减产的影响,小麦价格开始出现小幅上涨.自9月中旬开始,由于秋粮减产已成定局,小麦价格开始稳步上扬,进入上升通道.尤其在10月初连阴雨影响麦播后,上升幅度和速度明显加大,进入11月略有回落,并逐步企稳,下旬再度上扬,12月上旬末企稳,之后有所回调.

  夏收期间小麦价格逐步走高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2003年我国小麦连续第四年减产,加之不良气候的影响,使小麦质量下降,农户惜售心理明显加剧;其次,2003年主产区市场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使收购渠道多元化,竞争加剧,促使收购价格步步走高;第三,收储企业为应对市场化改革,普遍存有较强的惜售心理.

  9月中旬小麦价格上涨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首先,关键时期低温、阴雨天气导致秋粮生产形势急转直下,玉米、小麦比价关系失调,促使小麦价格上扬;其次,农户及收储企业惜售心理再度增强,开始待价而沽;再者,经历了夏季的例行检修,加之中秋、国庆、元旦及春节接踵而来,面粉加工企业进入生产旺季,对小麦的需求呈现旺盛势头,因此,面粉加工企业开始提高收购价格,加大原料存货.

  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快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首先,10月上旬连阴雨导致国内秋粮收获受阻、产量受挫,2003年夏秋两季双双减产;其次,秋粮腾茬延后、墒情过重,冬小麦无法适时播种;再者,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暴涨,带动国内以大豆为首的油脂、油料市场行情快速大幅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小麦市场行情;另外,收储企业惜售和加工企业争购的矛盾被迅速激化,导致市场未能货畅其流.

  11月上中旬小麦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上涨过猛,其中存在一定泡沫,需要一个合理回归;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中储公司暂停轮入、地方储备支持加工企业等;再者,由于10月中旬以后主产区气候晴好,利于麦播,加之底墒良好,对出苗有利,2003年麦播面积有望稳定,业内对2004年小麦生产形势看好.

  11月下旬小麦价格再度上扬的主要原因:首先,10月下旬粮价的大幅上涨,使销区意识到充实粮食库存的紧迫性,开始重视库存问题.在11月上中旬粮价回落企稳后,产区销售好转,销区开始积极补库;其次,随着双节的临近,进入面粉消费高峰期,加工企业积极采购原料,由于原粮价格处于上涨阶段,货源紧张,促使面粉加工企业不断提高采购价来满足加工需求;第三, 收储企业惜售心理较重,开仓出货量少;第四,华北五省(市)联合治理公路运输超载行为,导致这些地区小麦以及面粉运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

  12月中旬以后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首先,11月下旬河北小麦价格涨幅最大,加之汽运费用大增,导致京津地区转向河南采购,对河北采购减少;其次,面粉货源的激烈竞争,引发京津地区面粉价格率先下跌,对小麦价格的继续上涨形成不利;第三,年终农发行资金回收力度加大;第四,春节前农民及收储企业售粮积极性增强.

  综观全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10月下旬之后的两次大幅上涨行情是全年的亮点所在.从国内小麦供求形势来看,2003年我国小麦供大于求的状况虽有好转,但仍未彻底改变.之所以在供大于求的前提下出现市场行情的大幅度上涨,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流通不畅.尽管两次上涨的诱因不同,但支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动力却都是由于收储企业惜售和加工企业争购的矛盾.由于近几年粮食供大于求,导致加工企业库存普遍较少,而在价格上涨时成品粮销路看好,为争取货源,出现加工企业争购现象.由于粮食市场化进程在逐步加快,收储企业普遍存在掌握粮源和“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待价而沽,从而加剧了供求矛盾,促成小麦价格的上涨.

  二、持续减产,我国小麦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面积减少及不良气候导致2003年小麦再度减产

  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及不良气候的影响,2003年我国小麦连续第四年出现减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03年冬小麦产量为8100万吨,同比降低343万吨,减幅为4%;春小麦产量为500万吨,减产86万吨,减幅为15%;小麦总产量为8600万吨,同比减产429万吨,减幅为5%.

  2. 小麦主产区生产形势出现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小麦产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的小麦以外,其他四省都已转为小麦的产销平衡区甚至销区.当前,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已从面积的调减转为品质结构调整,今后上述省份小麦面积以及产量的变化将对国内小麦市场具有直接的影响.

  3.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形势向好

  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1996年专用小麦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12400万亩,比上年又增加1500万亩,其中示范区面积9119万亩,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的73.9%,比上年增长16%以上.

  我国专用小麦的发展目标是: 到2007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左右,实现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力争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出口的目标.专用小麦优势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黄淮海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4400万亩,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弱筋小麦面积达2000万亩,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强筋春小麦面积达600万亩.

  三、 消费略增、库存减少,小麦供求形势面临转变

  由于我国小麦连年减产,而消费呈小幅增长态势,我国小麦连年产不足需,2004年将第四年动用小麦库存,四年累计消耗库存6071万吨.尽管当前我国小麦供大于求的状况仍未彻底改变,但应当看到我国小麦库存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小麦库存主要集中在主产区储备库,销区、加工企业、粮店及家庭存量极少,加之运输不便,在紧急调配时肯定有一个周期;其次,可能存在库存账实不符问题;再者,在库存粮食中老粮占有相当大比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到,在粮食供求关系从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转变时,供求平衡这个阶段可能很短甚至越过,而且价格的上涨必然比供求关系的转变提前一年左右到来.

  四、 2003年国际小麦市场形势分析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3/2004年度世界小麦产量为55051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633万吨,下降2.88%;消费量为58814万吨,减少1425万吨,下降2.37%,其中主要是饲料消费减少1064万吨(这已是连续第五年当期产量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需动用库存小麦3763万吨);期末库存量为12793万吨,为1981/1982年度以来最低水平,减少22.73%(库存消费比为21.75%,比上年度减少5.73个百分点).世界小麦贸易量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3/2004年度世界小麦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9592万吨和1002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028万吨和636万吨,下降9.68%和5.97%.

  2003年国际市场小麦行情整体呈先抑后扬态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产量,二是进出口.年初,由于市场普遍看好2003年全球小麦生产形势,预期小麦产量将会较2002年出现恢复性增长,导致小麦市场行情低走.进入5月份以后,由于欧洲以及前苏联旱情严重,产量前景急剧恶化,对美国小麦需求向好,加之全球小麦库存继续降低,CBOT小麦期价一路飙升.从5月到8月中旬,CBOT近期小麦合约涨幅接近90美分.此后,由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小麦预计将丰收,尤其是加拿大小麦产量有望创纪录,使世界小麦出口竞争加剧,引发CBOT小麦期价回落.10月份以后,关于中国将大量进口小麦的传言不绝于耳,加之阿根廷由于干旱,小麦播种受到影响,产量前景看淡,小麦市场行情再度上涨,CBOT小麦期价轻松突破400美分的关口.11月,中美因纺织品问题引发贸易摩擦,中国推迟采购美国小麦,导致国际小麦价格略有回落,年底,中国采购小麦意向明朗,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签署了小麦进口意向,加之中国代表团访美成行,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开始回升.

  五、 2003年我国小麦进出口状况分析

  2003年我国小麦继续保持净出口格局.在2002年打开我国出口制粉小麦先河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制粉小麦出口成绩喜人,与饲料小麦出口几乎平分秋色.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2003年我国共进口小麦42.418万吨,较上年减少29.84%;出口小麦223.748万吨,增加225.39%;净出口181.33万吨.

  影响2003年我国小麦进口的主要因素有:1.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优质小麦产量逐年增长,质量稳定性逐步增强,使得国产优质小麦的替代性增强;2.私营配额2003年仍较分散,进口运作难度依然较大;3.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高企,国产优质小麦仍具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

  影响2003年我国小麦出口的主要因素有:1.我国小麦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优势;2.我国小麦库存充裕,政府对陈化小麦采取鼓励出口政策,对饲料小麦的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船运费大幅上涨,地域优势使我国小麦在亚洲市场受到青睐.

  六、 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2001年我国首先实现了东南沿海8个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9个产销平衡区中,广西、云南、重庆、青海从2002年4月1日起,贵州从2003年4月1日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宁夏、西藏、甘肃和山西也部分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主产省中,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新疆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河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江西、黑龙江、四川、陕西也不同程度地放开了部分地区的粮食购销市场.

  总体来看,2003年的小麦收购政策表现为,在保护价收购范围进一步缩小的同时,改革了补贴方式.小麦主产区开始部分试行直补政策.河南省2003年放开了洛阳、安阳、三门峡、商丘、信阳五市,省政府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2.3亿元用于5个试点市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不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13个省辖市,继续执行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和粮食收购价内补贴政策.河北省2003年也在保护价收购范围及补贴办法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对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沧州、衡水等中南部六市的小麦继续实行保护价收购制度,其他地区全部放开,实行直接补贴.安徽省2003年则在全省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由于2003年主产省小麦保护价收购范围明显缩小,购销市场部分放开.新麦上市后,放开地区小麦收购价格稳步上涨.究其原因:首先,放开地区与保护地区相邻,价格具有趋同性.若放开地区的价格过低,粮食将流向未放开地区;其次,放开地区收购渠道多元化,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再者,由于2003年小麦连续第四年减产,农户自用存量增加,惜售心理加剧.

  七、2004年小麦市场展望

  (一)2004年我国小麦产量有望保持稳定或略增

  2003年的秋冬播前期气候异常、主产区连续阴雨,导致秋收延后,墒情过重,秋冬种作物播期普遍推迟,但10月中旬后天气晴好,后期进度较快,加之农技部门的积极引导,选种得当,小麦出苗状况较好,缺苗断垄现象较少.尽管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但由于棉花价格涨幅更大,使得农民种棉积极性高于种麦,加之连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惯性作用,2003年我国秋冬播小麦面积继续减少,但幅度明显缩小.来自我国农业部的消息,2003年全国秋冬播于11月底已基本结束,共播种农作物6.17亿亩,比上年同期增长810多万亩,其中,冬小麦2.93亿亩,同比减少150多万亩,基本遏制了小麦面积连年大幅下滑的势头,为2004年小麦产量的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调减,主产省黑龙江2003年播种面积仅为324万亩,比上年下降12%,仅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比较效益低.今年国家将黑龙江划定为第一批优势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加之2003年小麦价格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黑龙江开始重视春小麦的生产,预计2004年的播种面积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未来的2~3年内全省小麦播种面积将增加到1000万亩.预计2004年春小麦的播种面积将会有所增加.

  (二)2004年我国小麦进出口将重返净进口格局

  由于我国小麦连年减产,而需求呈稳中略增态势,导致库存不断降低,2004年小麦仍将是当年产不足需的局面,因此,预计2004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再度成为净进口国家.

  世界小麦每年贸易量约为1亿吨左右,我国小麦进口比例最高时达10%以上,因此,我国小麦进口量必然影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且具有正相关关系.我国小麦进口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末期,以及90年代中期以前;进口量较小的时期集中于80年代中期和1997年以后.1987~1989年,我国进口量连续三年超过1300万吨,引发世界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如美国墨西哥湾小麦离岸价在171美元/吨左右,1997年以后我国小麦价格大幅降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随之下跌,1999年我国小麦进口仅45万吨,美国墨西哥湾小麦离岸价跌至121美元/吨左右.

  由于中国的大国效应,其价格和进出口贸易状况将直接影响国际市场行情,如果我国大规模进口小麦,势必大幅度提升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因此,2004年我国小麦进口肯定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963.6万吨的配额总数量仍将有相当差距.初步估计2004年我国进口小麦可能在300万~500万吨之间.

  (三)2004年小麦市场行情预测

  分析2004年小麦市场行情走势,除了关注生产、消费、进出口等基本供求关系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之外,还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 小麦区域价格格局的变化

  近年来,国内产区小麦市场价格格局是河北高于山东、山东高于河南,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域优势和小麦品质的差异.但小麦价格在2003年10月份上涨之后,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转为山东高于河南、河南高于河北.河南省内小麦市场价格也从豫北高于豫中、豫中高于豫东南的格局转为基本拉平,甚至豫南最高.这种转变是由于当时供求关系趋紧的放大效应导致小麦质量差异被忽略,11月底的再度上涨行情,使低价区的小麦市场价格出现补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价区合理回归的原因.

  2. 小麦、玉米比价关系以及相关品种价格变动

  在谷物中,由于小麦和玉米都可以作为饲料原料,因此其比价联动较为明显.一旦比价关系失调,势必出现其中另一品种的补涨,这在历年的价格变化中多次体现,今年9、10月份两品种的价格走势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联动关系.另外,小麦消费以口粮为主,小麦价格与其他口粮品种及食用油价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联动性.

  3. 心理因素将对价格的变化起到放大效果

  2003年,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产量连年减少,库存不断降低,预计我国小麦供大于求的状况在2004年将出现实质性的转变.我国小麦市场流通将从长期的买方市场转而成为卖方市场.随着转型期,流通环节中买卖双方的心理都将发生转变,初期将会非常敏感.因此,诸如“买涨不买落、卖跌不卖涨”之类的心理都将加剧,对市场价格变动起到明显的放大效应.

  4. 当前国内小麦价格正处于历史中价区

  从13年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小麦成交价格来看,小麦历史价格大致可以划分为低、中、高三个价区.

  低价区1200元/吨以下,1994年8月之前和1999年6月至2003年10月中旬之间郑州市场小麦价格处于此价区.小麦价格回到低价区的可能性极小.一方面,在低价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低下,对提高粮田面积十分不利.目前我国粮食供求状况正在发生改变,需要稳定和提高粮田耕地面积,提高面积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供应面临短缺,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价格很难出现大幅回落.

  高价区1500元/吨以上,1994年12月至1997年5月郑州市场小麦价格处于此价区.

  1996年前后历史高价区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两次大幅度提高小麦合同订购价格.第一次是1994年,小麦定购价从0.377元/500克提高到0.54元/500克,涨幅为43.2%;第二次是1996年,小麦定购价从0.54元/500克提高到0.76元/500克,涨幅为40.7%(另一个原因是地区封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短时间内再度回到高价区是不现实的.

  第一, 小麦生产成本近年来一直在0.35~0.42元/500克之间,即使目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但幅度有限.在市场行情到1500元/吨时,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价格势必在0.70元/500克,农民受益接近100%,可以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第二, 小麦、玉米存在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应在1.2∶1左右.12月份郑州市场成交价格小麦为1425元/吨,玉米为1280元/吨,小麦、玉米比价为1.11∶1,仅略低于合理比价.也就是说,后期小麦价格的上涨幅度只会略高于玉米,如果按照现在的玉米价格推算,小麦价格达到1536元/吨时,比价即到合理区间.

  第三, 主产区历史高价位老粮的成本在0.72元/500克左右,在此价位之上,将会顺价出售老粮.

  第四, 目前广东港口地区美国硬红冬小麦到岸完税价在2100元/吨左右,国产优质小麦济南17到广州港价格在1800~1880元/吨之间,正常情况下,面粉加工企业在进口麦与国产优质麦差价为200元/吨左右即愿意使用进口麦,目前已基本达到.如果小麦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势必会使进口量大幅增加.

  中价区1200~1500元/吨之间,1994年8月至1994年11月以及1997年4月至1999年5月郑州市场小麦价格处于此价区,且集中在1300~1500元/吨区间,在1200~1300元/吨之间持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小麦价格正处于中价区.如果2004年小麦产量不出现大的波动,接新前合理价位应在中价区,考虑到历史上中价区集中处于价格下跌阶段,而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在历史中价区价位基础上上浮50元/吨,2004年接新前的合理价位主产区车板价应在1350~1550元/吨之间.

  结论:

  1. 2004年小麦产量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但仍需动用库存满足消费;2. 2004年我国小麦进口将有较大增加,重现净进口格局,但与配额数量仍有相当距离;3. 2004年国内小麦市场将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4. 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已走出低谷,并进入稳步上升阶段,在货畅其流的前提下,2004年接新前的合理价位主产区车板价应在1350~1550元/吨之间;5.中国小麦价格对国际市场影响增强,2004年国际小麦市场行情将以上扬为主趋势.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2003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