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看看10位资深评论员的高考作文得了多少分?

发布时间:2021-03-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9年高考首日,澎湃评论连续第三年推出“我来写高考作文”策划,邀请媒体评论员试写今年的高考作文。今年,我们继续请到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语文高级教师苏紫,站在语文老师的专业角度对这些作文“批阅评分”。

  1、滚滚洪流中,愿你做一朵有记忆的浪花(天津卷)

  作者:西坡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1988年,黄大年如此写道。

  巧合的是,我出生于1988年。

  当然,在磅礴浩大的历史潮流中,这种巧合太多了,一点都不稀奇。每一年、每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在历史上的今天找到与自己有关的名人名言。

  但是在无数的巧合中,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发现自己身上的独特性。

  其实,我的笔名“西坡”就是另一次攀附名人的产物。古有东坡,今有西坡,自作多情,莫此为甚。

  东坡又何尝没有自己攀附的名人呢?比如陶渊明。苏轼之追捧陶渊明,丝毫不亚于后来者之追捧苏轼,他把陶渊明的诗当药来服用,“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但是,无论攀附名人还是名言,都不可以丧失自己。颇有一些人,认识几个古今名人,就变成名人的传声筒、卫道士,只许自己张口就来,不许别人文体两开花。

  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一个大张大合的时代,做一台复读机是可耻的。所以,我这朵小小小的浪花,斗胆解读一下“滚滚洪流”和“人类历史”。

  从记事起,我能感受到的滚滚洪流便是从物质匮乏到物质充裕的飞速演进。我相信这几乎是所有80后共同的体会。有了孩子之后,这种感受便更深切了。我每每羡慕我女儿从小便有数不清的玩具、衣服,而我直到初中想要买个足球都不能如愿,只能跟小伙伴拿报纸团成球来踢。

  这滚滚洪流从何而来?就像盲人摸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在我看来,有一个答案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市场。

  市场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这看不见的手把无数看得见的手联系到一起,把汗水变成果实,把心愿变成礼物。

  现在这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了。长江过了三峡之后,已经有不少浪花忘记了,曾经有过怎样的险峻局面。

  可是历史告诉我们,在大分流开始的地方,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向后,每一个选择都是惊心动魄的。

  洪流依旧奔涌,只愿你做一朵有记忆的浪花。这样你才有可能推动什么,而不仅仅被推动。

  点评:材料给了三则名言,其共同之处,试图引导考生确立的主题,无需赘言。文章形散,从1988到“西坡攀附名人”到市场的滚滚洪流再到选择做一朵有记忆的浪花推动历史,其中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两三分钟内(阅卷批改一篇作文的时间)似乎不太把握的住。所以,允许两开花,也允许高考作文有其独特的要求,带着镣铐跳舞,束缚是精彩的一部分。评分:四类卷中(30分),【全国卷,作文满分60分】。

  2、如果你的生活是一部“作品”(浙江卷)

  作者:张明扬

  长这么大,我身边总有两种声音告诉我应该如何“生活”。一种是,你得忠实自己的内心,特立独行,不能被外部的“杂音”所困扰,向庸常的生活投降;另一种是,你不能成为一个过于自我的人,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要学会倾听,学会与别人共处,不能成为一个“难搞”的人。

  这是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说,当我在21年前参加高考,离家上学之后,这就成了我人生最大的考题。毕竟,长大成人的一大标志就是,你得学会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和外部的世界。

  就说考大学填专业吧。你想上什么大学,和你自己内心的期许高度相关,但最终还是受制于你的考试能力;当然,有时候或许也不是一个考分问题,学霸的你就是想上一所录取分数并非那么高的学校,你得说服自己父母可能还有老师。

  正确的做法是你得拿出你的理由,一个成熟有担当的答案,而不是孩子气甚至任性的应对“没有理由,我就是想上”,你想被大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尊重,首先你得表现得像一个成年人,耐心的沟通辅以坚持和坚定,拒绝沟通绝对不是答案本身。

  我想强调的是,坚持自己和耐心沟通并非是一堆矛盾体,当然,我在高中时代或者大学时代未必能理解这一点。

  再说工作。数年以后,你应该要走上工作岗位。首先你要选择一份工作,世界的真相是,你一开始未必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你是否要向现实妥协?

  我觉得没有一个一定的答案:你可以妥协,先基于现实找一份无感的工作,或许干着干着你就生出了热爱,再或者仍然不喜欢,有好的机会还是可以换。

  当然,更日常的可能是,你一直生活在郁闷中,与这份永远不会喜欢的工作长相厮守;你也可以拒绝妥协,坚持最初的想法,冒着错过黄金择业时间和经济压力的风险去寻寻觅觅,倔强地与世界较真到底。

  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好?我觉得这并不重要,这取决于你的决心、个性、周边环境甚至是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重要的是,你得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许事后证明了你的失误,但请你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大胆的去接受它面对它,切不可以自怨自艾,更不可以迁怒于父母和朋友这些真正关心你的人。

  与向现实妥协相比,自怨自艾和迁怒他人才是真正的向命运“投降”,而且是无条件投降。

  在考大学与找工作之后,我们的人生还将面对婚姻(是否结婚、和谁结婚)、买房、换工作、生孩子、育儿等无数的“艰难”抉择,你得永远像一个作家那样面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双重拷问,先祝所有人都好运。

  我特别想提醒的是,如果结了婚,你的“自我”里就有了配偶,那个时候,你最应该倾听和尊重的是他(她)的声音。

  点评:一个作家,写自己的作品,是否要在意读者的想法?一个人,过自己的日子,是否要关注他人的意见?文章的开头两段,很精彩的破题,倾听与否,是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人一生的考题。随后,作者从填报大学志愿,找工作,结婚三段经历来解答上述问题。填志愿一段,扣题分析很紧——通过耐心沟通说服父母师长,从而坚持坚守自己的理想。但找工作一部分,侧重谈的是自己如何对待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而非如何面对他人对你职业的期许与要求。这恐怕就不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论述了,对题意的理解有些偏差。而婚姻一部分,倾听和尊重对方的声音,又回归正轨了。评分:二类卷中上(49分)【全国卷,作文满分60分】

  3、文明的韧性(北京卷)

  作者:韩浩月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看看10位资深评论员的高考作文得了多少分?